】 【打 印】 
券商整合是大勢所趨
http://www.CRNTT.com   2020-09-24 08:10:55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9月21日,A股券商板塊集體高開,兩家證券公司發布公告顯示,正在籌劃以發行股票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事宜,這是今年以來首個非銀金融業的重大資產重組案例。在監管部門多次強調“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投資銀行”背景下,證券公司整合是大勢所趨。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周琳評論文章表示,隨著去年7月份推出科創板,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日趨完善,證券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具體表現在:證券公司進一步回歸本源,主動謀求經營轉型,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傳統中介業務營收占比有所下降,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盈利能力明顯增強;受益於證券市場行情回暖,證券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出現明顯增長;投資銀行業務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2019年中國境內交易所市場證券承銷總額為7.59萬億元,A股證券市場股權融資金額和主承銷項目家數與2018年相比穩中有升,特別是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明顯向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集中。

  但是,在綜合經營能力上,中國券商與國際頂尖投資銀行仍存在不小差距,資本市場“大市場、小證券行業”格局仍有待改變。2019年全國證券業總資產規模僅為數萬億元,相當於一家中型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水平。

  文章分析,中國證券業核心競爭力劣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在風險控制方面,2019年全年保薦違規記錄共124起,罰沒金額共478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03.28%和194.10%,證券業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有待加強和規範;

  在證券經紀業務方面,2019年以來證券經紀業務價格競爭持續,行業平均淨傭金率持續下滑,營業部創收壓力增大;

  在資管業務方面,券商資管業務現有發展模式與專業化發展要求不匹配,主動資管規模仍有待做大,產品滿足實體經濟需求能力不強;

  融資融券業務發展不平衡,科創板特殊交易制度對當前的融資融券風險控制模式提出新挑戰;

  在分業監管體系之下,證券業亟需從實體經濟需求角度出發,回歸價值創新和服務創新。

  尤其是市場矚目的券商投資銀行業務多元服務供給能力明顯不足,跨境服務、違約處置能力、資產證券建設等綜合能力有待加強。《中國證券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有133家證券公司,即便考慮中國資本市場與成熟經濟體在規模上的差距,國內投資銀行業服務機構仍然偏少,與企業對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需求不匹配。

  文章指出,投資銀行的業務本質是通過發行證券等方式推動資源配置,以資本中介的力量提高資本市場運營效率。打造與中國經濟轉型相匹配的強大投資銀行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的現實需要。在資本市場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戰略機遇面前,證券公司必然要回歸投資銀行“本源”,加快強強聯合。同時,既要順應“做大做強,夯實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能力”的大趨勢,又要面對“建設強大資本市場,提升證券業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大考驗,還要努力合規經營,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為此,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監管部門從服務國家戰略、順應金融開放趨勢的高度出發,加快繪制打造“世界級投資銀行”的頂層設計藍圖,出台更多支持證券業併購重組、強強聯合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證券公司自身要不斷激發活力,做大做強主業規模,提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以註冊制為契機,延伸客戶服務價值鏈,強化金融科技平台建設,切實夯實合規風控能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全球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真正實現“從通道型中介向資本型中介”轉變,“以業務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以境內散戶為主向境內外機構化聯動發展”轉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