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後疫情的中美復甦差異
http://www.CRNTT.com   2020-09-25 08:41:28


 
  中美居民收入受到衝擊不同,使得雙方消費的恢復速度存在很大的差異。美國目前的商品消費和耐用品消費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而中國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剛恢復至0.5%,增速比2019年12月仍低7.5個百分點,與疫情前差距甚大。

  拆解零售消費可以發現,8月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4.4%,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像耐用品的汽車消費已經恢復到了雙位數增長,比疫情前還要好。不難理解,對高收入群體而言,疫情更多是讓他們放了個大假,疫情過後該怎麼消費還怎麼消費,汽車、房地產這些針對高收入群體的消費都恢復較快。

  相反,低收入群體則是疫情最大的受害者,他們很多從事中低端的服務業(比如餐飲住宿),疫情使得這些行業非常蕭條,導致其收入大幅縮水甚至失業,反過來又會限制低端消費。與此對應的是,限額以下的消費仍然是大幅負增長。

  可能大家會比較奇怪,央行已經採取了寬鬆的措施,財政政策也更加積極,為什麼低端消費沒能受到刺激呢?因為低端消費對收入更為敏感,對利率是比較遲鈍的。大家不會為了吃頓飯去貸款,但購車和買房往往需要貸款,對利率就較為敏感了,利率的下降大大地刺激了這類大額的消費。

  中國供給端的恢復更快

  疫情既會影響經濟的需求端,也會影響經濟的供給端。疫情會減少人們的收入以及經濟活動,從而對需求端產生負面的衝擊;另外,疫情期間影響工作的正常運轉,經濟的供給端也受到較大影響。

  從需求端看,國內投資的恢復要好於消費,投資對一系列放鬆政策較為敏感。正如上面論述的,疫情對低端收入群體產生較大衝擊,消費的恢復要慢很多。

  從供給端看,中國的供給恢復似乎要比美國好。8月工業同比增長恢復到5.6%,已經接近2019年底疫情前的水平;相反,美國7月工業產值同比仍下降5.4%,比疫情前仍差不少。中國供給端恢復更好主要在於:

  其一,中美政策上的差異。美國政策基本上都是採取需求管理,所以他們在需求端的恢復要更快,但是他們缺乏有效的供給端政策。相比較而言,中國在疫情期間既推出了需求刺激政策,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利於復產復工的供給端措施,使供給得到有效恢復。而且我們的政策輻射面更廣,這也是我們在政策上占優勢的地方。

  其二,中國對疫情的防控更為果斷。雖然短期內對經濟衝擊較大,但控制住疫情後,復產復工才更容易推進。而美國的疫情防控沒有那麼嚴,疫情甚至有再度高發的風險,自然會影響供給端的修復。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 廖宗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