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領域或許將成為下一波中美競逐的新戰場 |
中評社╱題:“中國特色金融科技:螞蟻集團與帶路倡議中的‘數位絲路’” 作者:蔡裕明(台灣),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博雅學部副教授
中國已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科技系統的所在地,諸如螞蟻集團或騰訊之類的大型企業掌控其金融科技市場,但也有許多新創公司逐漸茁壯與發展,以填補金融市場當中的空白。並隨著新一波的技術與科技革命,讓金融服務產生重大轉變。雲端計算與儲存、數據與分析、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等將隨時間與技術進步,影響全球的金融科技與新創公司。而在通訊基礎設施廠商華為以及社交媒體平台的TIK TOK先後被美國所限制後,金融科技領域或許將成為下一波中美競逐的新戰場。
一、前言
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萬事達(MasterCard)與Visa等美國的支付方式獲得中國監管機關的許可後,可在中國境內開展業務。實際上,中國銀聯(Union Pay)、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早已涵蓋全中國的市場,其中銀聯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信用卡清算組織。儘管有這些發展,中國現實上已繞過信用卡支付系統,直接從現金支付躍升為數字移動支付。
更為重要的是,移動支付僅是中國金融科技(FinTech)產業七個主要市場之一。其他領域還包括線上借貸、消費金融、線上貨幣、市場基金、線上保險、個人理財和線上經紀。在全球27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金融科技“獨角獸”創業公司中,現已有9家是中國人(包括來自香港的1家)和12家是美國人。
近日起源於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集團,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提交招股文件,即將成為一隻新的“超級獨角獸”,其目前估值約為2000 億美元。根據螞蟻集團的招股文件,螞蟻集團將結合消費、科技與國際化作為未來的發展戰略,也間接表示中國的國際企業將以創新化與整合性回應美國的貿易戰、關稅戰與科技戰。馬雲對此表示,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存在著美國出口管制和貿易制裁的風險。就另外層面而言,中國金融科技也將結合帶路倡議成為“數位絲路”(digital silk road),更形成一種“有中國特色”的新功能主義。
二、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概況
近十餘年來,中國的中產階級激增導致對於付款、信用貸款或財富管理等金融服務之需求也漸增。然而,中國的金融機構多祇為大型企業提供服務,忽略對於中小型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加上中國大陸金融科技背後隱含獨特技術生態系統,包括,智慧手機普及率增加、快速的城市化與電子商務、擁有許多精通技術的開發者、發達的銀行體系、較為寬鬆之監管環境,①以及中國近年來力推的“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試點政策等,讓中國在創新金融科技行業的全球投資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此外,中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強調加密貨幣與其他數位資產,已成為全球最為先進的中央銀行之一。金融科技之所以在中國人民銀行引起重視,部分原因在於渴望走在前列,或者至少能夠充分監督金融科技、區塊鏈與數位貸款,成為使用新技術來監管金融科技與金融業的監管機構,讓中國成為監管科技(RegTech)與監理科技(SupTech)居於世界領導者的領域。此外,中國在金融科技之投資也領先於世界。埃森哲(Accenture)管理咨詢公司分析顯示,2018年中國金融科技交易的價值,已佔當年全球所有金融科技投資的46%。
在前述七項金融科技領域當中,中國的金融科技主要集中於四項領域:支付、信貸和貸款、財富管理和保險。在參與者方面,主要涵蓋網絡巨頭、新創企業與現有的金融機構。包括百度、螞蟻、騰訊、平安和京東金融在內的網絡巨頭,已在金融服務領域成為最具規模且最為成功之象徵。其最大的優勢為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和數據集,一般小型公司或新創公司並無法擁有這數據。
試以螞蟻集團為例,螞蟻金服起源於支付寶,其成立之目的是在促進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商業交易。隨著時間與技術的進展,螞蟻集團逐漸擁有有關於商業與消費者的交易數據。如今,螞蟻集團已是全球最大規模的移動與線上支付平台,也是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信用評級機構、財富管理平台以及保險服務等業務。而根據螞蟻集團的於8月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有6成營收來自數位的金融科技服務。螞蟻集團的IPO募資用途在於創新和科技的投入,其次是協助商家發展和數位經濟升級,以及加強全球合作方式同時協助全球可持續發展。螞蟻集團在跨境支付方面,從2016到2018年間藉由投資入股與技術輸出,即通過入股海外公司的模式,來建立當地的“支付寶錢包”體系,現已有9個東南亞和南亞國家與螞蟻集團合作建立當地的移動支付服務。
三、數位絲路成為“有中國特色的新功能主義”
貿易自由化可在發展中國家開闢新市場,並且運輸系統的高效化可增加貿易量與人員流動,從而促進經濟成長。學者羅森(James Rosenau)與羅斯克蘭斯(Richard Rosecrance)等認為,技術優勢提高跨境運輸能力,反過來降低進一步參與國際經濟關係的成本。在這過程當中,相互依賴的自由主義者認為,經濟相互依賴又會促進國家間之合作,區域經濟開放的好處將讓政府的注意力從相對收益轉移至絕對收益。而且區域主義理論者亦認為,跨國集團為促進跨境聯繫的關鍵性因素,②這角度而言,區域網絡將逐步融合把小型分割市場整合為統一市場。
金融科技或成為當代促進區域初步整合之媒介。金融科技優勢在於,讓基礎建設結合金融與科技,建立連結亞洲經中東與中亞至歐洲與非洲之市場,成為一種有中國特色的“新功能主義”。新功能主義原由海斯(Ernst B. Haas)與梅傳尼(David Mitrany)從功能主義當中所延伸,強調超國家組織之作用。新功能主義表明,整合的速度與方向無法事先預知,相反的,經濟與社會整合會帶動政治整合形成一種複雜的溢出(spill-over)過程。新功能主義認為國家間經濟互賴性、組織解決爭端能力、建立普遍可接受司法機構能力、超國家組織的市場規則取代國家監管制度、社會間之相互認知以及共同政治和社會價值觀之發展。③
2017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論壇上宣布,將大數據整合到“一帶一路”倡議中,以創建21世紀的數位(數字)絲綢之路。兩年後,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論壇上,中國電信吸引全球商業領袖對帶路倡議數位化之投資。中國方面藉由帶路倡議整合沿線國家的金融市場,並藉由下一代數位基礎設施和衛星覆蓋網絡,聯繫帶路倡議的國家和城市。北京更為期待中國的企業能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更多金融、資訊與電信網絡,用以提高中國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制訂與治理機構的規範能力。
中國在這些發展中國家協助建立新一代的數位基礎設施,利用中國科技公司相對於國際競爭對手的獨特優勢,結合本身的北斗衛星計畫。中國希冀主導全球通信市場,進一步支配網絡空間。與此同時,中國正在開發和實施5G,這是一種超快的數據網絡技術,可能將數位絲綢之路(digital Silk Road)變成資訊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例如,華為正在尚比亞協助該國興建通信基礎設施,而中國的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在計劃為東南亞的小型企業提供服務,讓發展中國家可能越過對於連鎖超市和大型購物中心之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