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質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20-09-30 08:35:46


  中評社北京9月30日電/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既是宏觀層面國民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中觀層面行業升級創新突破的主攻任務,更是微觀層面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關鍵目標。在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尤其需要在理論、歷史、全局、國際、實踐五個方面視野的互動融合中,不斷展現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壯麗圖景。

  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視野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杜國功文章表示,基本經濟制度的堅持、發展、豐富與完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顯著特征,指引著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前進方向。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視野,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中要做到:一是初級階段最大國情的實際。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定著必須不斷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的本質要求。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平衡、不充分、多層次、多樣性的現實,同樣是新時代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客觀條件。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需要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既不能脫離初級階段國情的最大實際,更不能偏離堅持和完善基本制度的根本要求;既不能好高騖遠舍本逐末,也不能畏首畏尾止步不前。二是國有經濟優化調整的標準。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刻指明了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評判標準,即要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既是檢驗的客觀標尺,也是著力的行動方向。只有始終貫徹落實這幾項標準,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才能更好地統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才能更好地體現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之中。三是國有經濟優化調整的原則。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求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中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協同發展、共同促進的基本原則。既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也要大力推動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發展,更要促進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交叉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割裂對立。四是國有經濟優化調整的思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也指明了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方法路徑。既要不斷培育和增強國有經濟的引領帶動作用,還要發揮和提升非國有經濟的支撐促進作用。這既不是國進民退也不是國退民進,而是國民共進國民互促,共同形成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磅礴動力。要通過分配制度、體制、機制的健全與完善,充分激發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激勵與約束、監督與服務中,加大優化調整的力度。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手段,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創造有利條件,營造良好環境,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不斷推動國有經濟質效齊升。

  遵循國有經濟優化調整的歷史視野

  文章指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成就,在新的起點實現行穩致遠,仍然需要秉持傳承過往積累的基本經驗與有效做法。遵循國有經濟優化調整的歷史視野,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中要做到:一是堅持系統整體的思維導向。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對象是國有經濟整體,而不僅僅局限在某一個企業或某一個產業。一方面,國有經濟要牢牢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社會發展起主導作用,築牢夯實黨執政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另一方面,從全國來看,某一區域或某一產業,國有經濟的分布與結構應當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布局結構更加契合發展要求和各地實際。二是把握國有經濟的兩個屬性。邏輯與歷史相統一,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需要繼續把握好國有經濟的兩個基本屬性。一方面,要彰顯國有經濟的自然屬性、一般屬性。無論是發揮國有經濟的引領帶動作用,還是集中到關鍵領域核心環節,以及在市場經濟中充分參與競爭,都需要增強自身競爭實力、具有持續發展能力、有效應對各種挑戰;另一方面,要彰顯國有經濟的社會屬性、特殊屬性。國有經濟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財富,必須要以提供公共產品、追求社會價值、保障國家戰略、服務社會需要為己任。如果只強調自然屬性而忽視社會屬性,國有經濟就脫離了質的規定;如果只強調社會屬性而忽視自然屬性,國有經濟就缺少了有力支撐。三是運用對立統一的改革方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要始終著眼於存在的短板與不足,堅持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善於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國有經濟分布範圍依然過寬,在國民經濟行業20個門類中都有分布,在國民經濟行業95個大類中也基本都有分布。國有經濟根據管理權限在部門或地區間分布,資源分散、條塊分割的狀態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經營性國有資產也未實現集中統一管理。儘管各地方、各區域的自然條件、資源禀賦、現實基礎、經濟環境和發展潛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別,但產業結構趨同度高,分工協作對接不充分,特色特點還不夠鮮明。國有經濟主動適應科技進步要求,圍繞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但自主性、創新性、可控性、價值性等方面仍有諸多難點堵點亟待逐一破解。

  貫穿提升國民經濟質量的全局視野

  文章認為,國有經濟要始終堅持正確的大局觀、全局觀,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中承擔應有的職責與使命。貫穿提升國民經濟質量的全局視野,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中要做到:一是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從世界範圍看,國有經濟比重與一國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隨著市場化程度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提升,國有經濟分布範圍會不斷收縮、企業數量大大減少。但無論各國政治體制、經濟制度、發展階段有何不同,均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保持著一定比重的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控制著國民經濟發展方向、經濟運行整體態勢以及重要稀缺資源,並且要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占據支配地位,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與依靠力量。二是發揮引領示範帶動的作用。國有經濟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不僅體現在規模與總量上,還要更多體現在質量與效益上。要對其他所有制經濟起到引領引導、示範影響和帶動發展的作用,服務國家戰略目標,保障經濟社會穩定,助力民族偉大復興全局。三是國有經濟分布範圍的集聚。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與水平,國有經濟應當進一步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具體體現在四個層面:在行業的分布中,要繼續收縮國有經濟戰線與範圍,優化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國有經濟結構。在區域的分布中,要緊密契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規劃,推動生產力得到充分、均衡發展。在產業內部的分布中,要著眼於國民經濟的核心領域、高端鏈條、增值環節,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在市場主體的分布中,要注重減少重複、低端、盲目建設,避免過度、無序、惡性競爭,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經濟競爭力。四是進而有為退而有序的兼顧。進入與退出是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兩個方面,一方面,要主動地從低端、落後以及與新發展理念不相符的產業中退出來;另一方面,要積極地向高端、前沿以及符合新發展理念的領域邁進。退出環節要重視職工安置、社保對接、和諧穩定等問題;進入環節要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製作用,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要深刻認識到優化調整具有動態性、階段性等特點,需要根據中國市場化水平、產業成熟程度、國家治理能力等方面,預見性地、動態地加以調整、變革與完善,切實做到有進有退、進而有為、退而有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