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創造人類反貧困史的中國奇跡
http://www.CRNTT.com   2020-10-03 10:28:13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負擔減了,收入多了,這日子真舒坦!”拿出扶貧手册,算起增收賬,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二十三號村村民郭玉發獲得感滿滿:現在妻子一年藥費大部分報銷了,孩子上學不交費還有補助,享受扶貧補貼,還發展了養殖業,全家收入一年一個台階,去年掙了近5萬元。

  屋裡亮堂堂,心裡暖洋洋。河北省康保縣祈家坊村貧困戶張憲花打開了話匣子:“以前在山溝裡是熬日子,現在搬到縣裡的安置小區,是奔日子。”如今,張憲花在小區做保潔,丈夫管倉庫,買菜、看病不用出小區,一家人過上了小康生活。

  中國大地,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匯成決勝全面小康的“脫貧答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十三五”期間,全國大力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投入更給力,措施更精准。從2015年到2019年,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5575萬人減少到551萬人,貧困縣數量不斷減少,貧困發生率從5.7%降至0.6%,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畫上句號,我們將創造人類反貧困史的中國奇跡。

  ——這是攻堅力度不斷加大的五年。

  搬出深山村,開啟新生活,雲南省福貢縣子裡甲鄉俄科羅村村民和坡益感嘆:“多虧了工作隊一次次火塘夜話,讓我打消了顧慮,現在家門口有活幹,生活踏實了。”為啃下最後的硬骨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批批背包工作隊員翻山越嶺,進村蹲點,讓一戶戶貧困群眾走出大山。“有了精准扶貧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們今年將實現從區域性深度貧困到整體脫貧的千年跨越。”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說。

  主攻深度貧困,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短板。五年間,“五級書記”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一抓到底;一批批扶貧幹部進村入戶,打通精准扶貧最後一公里;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幅超過20%,一項項超常規政策舉措解決老大難問題。2015年到2019年,我國每年減貧1100萬人以上,一舉改變了以往脫貧新標準實施後減貧人數逐年遞減的趨勢。

  ——這是脫貧質量不斷提升的五年。

  “多虧了幹部幫忙,我們夫妻倆都找到了新活幹,都成了崗位能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老樹溝村村民馬占雲高興地說。發揮對口幫扶作用,福建省廈門市到臨夏點對點組織外出務工,動員企業投資興業、援建扶貧車間,共幫助2萬多貧困群眾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十三五”期間,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統計顯示,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產業脫貧,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2015年到2019年,全國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幅達到30.2%。

  ——這是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最大的五年。

  “現在村衛生室常用藥都有,小病不出村,自己只掏10%的錢,真是方便又省錢。”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書台村貧困戶王保聯說。目前,巴州區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382個,全科醫生配到村,大病集中救治、重病兜底保障、慢病簽約服務,讓貧困群眾告別看病難、看病貴。

  “十三五”期間,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貧困群眾基本醫療、義務教育、住房安全有了保障。村村建起衛生室,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任務全部完成,960多萬貧困人口“憂居”變安居。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8%,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用電難、通信難等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普遍解決。

  中國的減貧方案和減貧成就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和高度評價。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收官之年更不能鬆勁懈怠。為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年底如期脫貧,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努力克服疫情和災情影響,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越到最後關頭越要綳緊弦、加油幹,努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