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據新京報報道,長假旅遊市場火熱,反映出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國內消費能力與消費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長假開始,“蟄伏”了大半年的國人紛紛出游,國內旅遊市場強勢復甦。文旅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0.9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3.8%;實現旅遊收入766.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8.9%。而10月2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08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65.1億元。一系列的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恢復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成為全球經濟率先復甦的“領頭羊”。
接待國內遊客0.97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66.5億元……顯然,這個數據的取得,是中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的直接體現。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中國已經連續46天沒有出現本土病例。本土疫情得到控制,是經濟社會秩序恢復運轉的前提,而這個“雙節”假期,則為此前被壓抑已久的社會消費潛力,提供了一個絕佳的釋放窗口。長假旅遊市場的火熱,彰顯著中國強大的經濟韌性。
此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經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考驗。而在此次疫情中,受衝擊最大的就是包括旅遊、住宿餐飲、文化娛樂和交通運輸等在內的服務業。近些年來,服務業已成為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某種程度上,這個長假的消費數據,是測量中國經濟恢復水平的“試金石”。
顯然,從假期相關旅遊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恢復正常運轉的底氣十足。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8天的“雙節”假期,國內遊客規模將達5.5億人次。這意味著,剩餘的假期,國內消費市場還有巨大空間可挖,而這一波假期經濟,也將為此後國內經濟復甦提供更多動力。
需要看到,假期社會消費能力的強勢復甦,除了國內疫情防控得力,實際上也與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恢復、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有關。此前,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要義就是加速打造國內消費市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而長假之前,各地紛紛做好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也為這次長假經濟的爆發打好了“提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