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 他們的作品你讀過嗎?
http://www.CRNTT.com   2020-10-04 11:04:52


  中評社北京10月4日電/據華西都市報報道,每年一進入10月,諾貝爾文學獎的話題就開始升溫。相比於理解門檻比較高的物理獎、生物獎,似乎人人都可以發表點兒意見的文學獎,被關注的熱度最高。隨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日期的臨近,文學愛好者最好不要僅僅知道一些熱門作家名字,每年除了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人之外,其他能夠成為熱門預測人物的,也都是值得深入了解、閱讀的實力高手作家。

  “加拿大文學女王”阿特伍德:嚴肅文學也能“出圈”

  代表作品:《使女的故事》

  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是一個特別不容忽視的存在。作為近年加拿大文學崛起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特伍德曾獲得2000年布克獎。布克獎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而且她的小說雖是嚴肅小說,但因為被改編成電視劇而擁有“出圈”的大眾粉絲。

  阿特伍德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就是反烏托邦作品《使女的故事》,在出版三十年後突然大賣,成了全球暢銷書。《使女的故事》是一部未來小說,描寫的最遠時間距小說寫作時間兩百多年。一位在基列不幸淪為“使女”、後來僥幸逃出的女性,錄在磁帶里的聲音被幾名歷史學家發現,講述了發生在那個時間之前的故事,即主人公在未來21世紀初的親身經歷,其間夾雜著主人公對20世紀80年代生活的大量回憶與反思。

  像《使女的故事》這樣的小說,在西方批評界也被稱為思辨意味頗濃的“懸測小說”,它描寫的是未來之事,卻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未來小說儘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強烈文化內容。它講述已成歷史的未來,從而使它具有可企及性。阿特伍德說,《使女的故事》中使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阿特伍德筆下的基列國絕非空穴來風。正如所有的未來小說一樣,它的敘述時間立足於某個未來時刻,講述在那個時刻已成往事的未來。它屬於未來,但故事離我們卻不是遙不可及。而可企及性,正是未來小說的著眼點——按照當今社會的現狀,發展下去,就會如何如何。

  1939年生於渥太華的阿特伍德,求學走的是筆直正統的學院路線:多倫多大學的學士,劍橋的碩士,先後兩次在哈佛攻讀博士,最終因沒時間完成論文而放棄學位——但這段經歷顯然沒有妨礙圈內對其學術成就的肯定,如今,僅授予阿特伍德“榮譽博士”並禮聘其任教或“駐校寫作”的各國名校就有10多所。阿特伍德的創作之途可謂一路高歌,19歲即發表第一首詩作,自上世紀60年代中期便以持久旺盛的創作力不給評論界和讀者以任何淡忘她的機會。14部詩集、11部長篇小說、5部短篇小說集和3部文學評論都是結結實實的力作,外加散見於各大主流媒體的影視、戲劇及兒童文學作品,足將阿特伍德在各個文學領域“全面發展”的風貌勾勒得令人心生敬畏。

  近些年來,阿特伍德獲諾獎的呼聲越來越高。她的讀者也期盼著榮耀時刻的到來。甚至有人連給阿特伍德的授獎詞都預想出來了,並猜測她會喜歡:“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搬開壓在文字與心靈上的頑石,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既廣闊無垠又纖毫畢現的世界,一個突破了時空、性別和文體的世界”。

  91歲米蘭·昆德拉:離諾貝爾文學獎不遠了?

  代表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2020年9月20日,卡夫卡協會主席弗拉迪米爾·澤萊茲尼宣布,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獲得今年的卡夫卡獎。米蘭·昆德拉現居巴黎,他通過電話回應自己獲獎的消息:很高興接受這個獎項,對此感到很榮幸。

  現年91歲的昆德拉出生於捷克,1975年以來一直生活在法國。澤萊茲尼說,評委團非常欣賞昆德拉畢生的作品,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了40多種語言,為捷克文化作出了非凡的貢獻。昆德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用法語寫作,他在中國有較大名氣,作品包括《玩笑》(1967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1984年),《笑忘書》(1978年)和《不朽》(1990年),《慶祝無意義》(2013年)等。尤其是《生活在別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中國有大量的讀者粉絲。《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首次出版於1984年,小說描寫了托馬斯與特麗莎、薩麗娜之間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愛情故事,而是一部哲理小說,把讀者帶入對一系列人性問題的思考中,比如輕與重、靈與肉。

  卡夫卡獎,即卡夫卡文學獎,全名弗蘭茨·卡夫卡獎,創立於2001年,為紀念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卡夫卡而設,每年評選一次。獲獎者能夠前往布拉格老城的市政廳獲得由布拉格市長等頒發的10000美元獎金,以及一座以布拉格當地的紀念雕像為範本所製作的卡夫卡小型銅像。該獎項主要頒給那些作品具人文主義關懷的作家。2006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成為亞洲首位獲該獎的作家。2014年,中國作家閻連科獲得該獎。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卡夫卡獎獲得者曾經多次與後來頒發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重叠,包括2004年奧地利女作家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以及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德國作家彼得·漢德克等。此前多年,米蘭·昆德拉一直是諾獎熱門預測人物,但卻多年落得“陪跑”結局。此次獲得卡夫卡獎,對米蘭·昆德拉,或許是諾獎到來的信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