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5家”背後,是群眾的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截至2019年底,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達到4929家,全年接待觀眾10.22億人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認為,普惠均等是我國博物館顯著特征,“每個社會個體都能走入博物館的文化殿堂,汲取知識與養分。博物館成為文化惠民的重要力量。”
我國博物館的策展水平也日益提升,眾多精湛的展覽令觀眾大飽眼福。2018年,國家博物館舉辦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覽“偉大的變革”,4個月吸引全國423萬觀眾共赴“時光之約”,僅觀眾留言就達312萬多字。“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華夏第一王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展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澱。
層出不窮的精品展覽使博物館成為不同年齡觀眾的“打卡地”。首都博物館一項調查顯示,18歲以下的參觀者和家人一起參觀的占到了43.9%。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調查也發現,19歲至30歲之間的參觀者占總人數的比重最大,達44.62%。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參觀博物館作為出游時的必備項目。據統計,2019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展覽2.86萬個,接待觀眾12.27億人次,其中非國有博物館接待1.19億人次。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參觀博物館人數最多的國家。
——“5535家”背後,是科技創新服務創新不斷升級。
當前我國博物館正在加速現代化、智慧化建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方法在博物館推廣應用,智慧博物館建設方興未艾,博物館走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