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經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中評社 雷明正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17日電(記者 雷明正)中華經濟研究院東南亞中心研究主任徐遵慈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指出,印度過去是政經分離,雖然與中國有邊境紛爭,但經濟上還是希望中國投資,這幾年因支持美國印太戰略,加上境邊糾紛導致反中情緒等,政經分離似乎有所調整。台灣到印度投資最主要是電子ICT,現在台灣電子大廠幾乎都去了,印度投資環境與中國和東南亞比較還是有落差。
徐遵慈是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是經貿政策、國際組織、國際經貿法、亞太區域研究和性別議題。“台灣與印度‘國會’議員友好協會”16日在“立法院”舉行大會暨演講會,徐遵慈受邀出席。
徐遵慈指出,中國現在要推一帶一路,周邊大國裡面最反對的是印度。印度認為,中國與巴基斯坦那麼友好,再來一些邊境的紛爭,兩邊在一些重要政策上面,主權問題一直有爭議。印度過去的政策是“政經分離”,也就是雖然政治有紛爭,但經濟上還是希望你來投資。之前中國大舉到印度投資,像是華為和OPPO產品在印度賣很好。但這些狀況最近有所改變,看起來政經分離有做調整。
徐遵慈透露,其實印度一直積極與台灣友好,2011年和2012年的時候,印度就願意與台灣做生意,只是遇到選舉,這件事情就暫緩。現在談台印加強合作條件更好,現在有一個外部環境轉變,全球供應鏈調整,印度有新的機會。加上蘋果可能移過去加上中國投資環境變糟,讓印度比過去更有條件建立新的供應鏈,也有意願。再來是印度的政策,雖然還是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是對台灣在商業經濟投資的企圖心更高,台灣這邊把印度當成很重要的合作夥伴,不管主觀客觀都比幾年前條件更好。
徐遵慈指出,台灣到印度投資最主要是電子ICT,現在台灣電子大廠幾乎都去了,像鴻海還要擴充。最近正新輪胎或是中鋼、醫療器材等也去印度設廠。在印度投資的台廠除了電子之外,還擴充到其他項目。但是,印度投資環境與中國和東南亞比還是有落差。
徐遵慈以蘋果公司選擇印度作為蘋果手機新興生產基地為例,她表示,蘋果考量因素繁多,包括印度13億人口之龐大內需市場潛力、為蘋果手機進入印度市場之障礙突圍、響應莫迪政府“在印度製造”政策下提出優厚投資優惠等,另更有非商業因素之考慮,如配合特朗普政府在印太戰略下積極拉攏印度加入抗中陣營、美印即將完成“有限範圍的貿易協定”談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