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須要解放思想,拋開“被規劃”狹隘思維,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當中擔當一定角色,並要有勇於求進的決心和大志,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謀劃好大灣區發展。 |
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識港網”30日發表文章“識港話事 香港特區政府延遲公布施政報告的啟示”,作者劉勇飛,文章內容如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10月12日緊急公布押後宣讀《施政報告》,是史無前例的舉動,反對派的反應一貫是批評和抹黑,他們的反應只能夠說明他們的短視和思想狹隘。實際上,按現時香港、內地和國際的最新情況,押後《施政報告》是有若干個啟示。
香港回歸23年以來,歷經4位行政長官,4人宣讀《施政報告》的月份不一。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在1997至2002年蕭規曹隨港英政府定在每年10月份宣讀,但在2003年至2005年的三份《施政報告》改到每年1月份宣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3至2017年的五份《施政報告》則全部在每年一月份宣讀。至於前行政長官曾陰權和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則恢復舊制在每年10月份宣讀。香港特區政府選擇在每年10月份還是每年1月份宣讀《施政報告》,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複雜的,亦具有實際意義的原因,筆者會在此文的第三個啟示裡面簡單講兩句,並集中談談今次押後《施政報告》的若干個啟示。
第一個啟示是充分反映中央關顧香港之情。疫情爆發至今,特區政府已推出3000億元挽救經濟措施,財政儲備驟降至8000億元,多位高官早已表明今年的《施政報告》不涉及大額公共財政開支,間接透露不會再派錢,亦間接透露了如期宣讀《施政報告》,內容應是“無料到”。然而,香港經濟進一步惡化,香港特區政府經濟顧問在8月14日公布香港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急跌9%,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也於10月20日公布了7至9月失業率升至6.4%,失業大軍逼近26萬人,這些失業數字仍未計算香港國泰航空在10月21日公布削減約5300名以香港為基地的員工,以及香港旅遊業界在10月26日表明政府保就業計劃將於11月底結束後就會裁員8000人。預料其他受影響的行業,將會跟隨裁員,情況非常嚴峻。因此,如果特區政府按計劃宣讀一份“無料到”的《施政報告》,肯定是沒有實際重振經濟的規劃,亦救不了市民,可以說宣讀出來是沒有意義的。正如林鄭特首所言:“感覺到中央亦見到香港經歷社會動盪、疫情,還在國際間受到一些打擊,是需要更大力度支持香港經濟復甦”,反映中央關顧香港的感情,確實是溢於言表的。
第二個啟示是充分反映國際複雜情況。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回應傳媒時指,現時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遏制下,內地和香港同時受壓,香港未來更加需要借助和依靠內地的發展,以及極有需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解決目前的經濟困境和深層次矛盾。因此,香港特區要積極融入全國一盤棋當中,做事規劃都要以全國大局來看,不能再單打獨鬥,否則只會被美國等西方大國吃掉。此外,林鄭特首明言下月初上京期間將積極向中央和相關部委爭取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商貿、專業服務和金融開放,亦會爭取與內地金融發展互聯互通,深圳和香港就創科發展合作,及因應國家十三五規劃賦予本港國際航運中心角色等等。其中大灣區發展是重中重之重,而大灣區發展是國家重要國策和偉大藍圖,涉及兩個特區和9個廣東城市,香港更加不能獨自規劃,必須要與中央政府、廣東省政府和另外9個內地城市緊急溝通、協調和合作。
第三個啟示是充分證明香港要加緊學習內地“五年計劃”的大局規劃意識。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曾建言香港不要只出一個年度的《施政報告》計劃,要借鏡學習內地的“五年計劃”。我十分同意這個建議,期望特區政府改變規劃的思維,要懂得謀劃大局和長遠發展的藍圖。此外,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全會的召開日期,一般定在每年10月,與香港特區政府在10月公佈施政報告的時間相撞。每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通常要召開7次全體會議,即“一中全會”到“七中全會”。所以,估計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和梁振英在任時把宣讀《施政報告》的時間改在1月份,就是為了配合中共全會召開日期,同時亦回應了4位行政長官宣讀《施政報告》的月份不一的背後實際意義。的而且確,香港已回歸祖國,是國家的重要組成部份,當中更有大量政策與香港有關,因此,香港特區政府宣讀《施政報告》的月份,日後應統一定在每年的一月份,以後由內地先公布國家政策和大計,香港跟隨在後,才合乎常理,亦合乎大局意識。況且,內地和香港兩地能一起規劃,一起謀劃,一起協調,成效肯定比單打獨鬥的大和好。
香港須要解放思想,拋開“被規劃”狹隘思維,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當中擔當一定角色,並要有勇於求進的決心和大志,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積極謀劃好大灣區發展,方能為解決目前的經濟困境和深層次矛盾,為香港再次闖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劉勇飛 山西省政協香港特邀列席人士、廣東清遠海外聯誼會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