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存在一定的摩擦,中美關係還是會循序漸進地向前發展。 |
中評社╱題:美國霸權的“新帝國主義”矛盾 作者:蕭衡鍾(台灣),台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北京大學博士、中國文化大學博士
近年來,“新帝國主義”一詞頻頻出現在西方主流媒體和學術刊物上,美國政界和學術界的“帝國思維”異常活躍,“新帝國主義”甚囂塵上。“新帝國論”有以下三個基本內容:⑴過分推崇美國的超強國力;⑵重新審視美國所面臨的安全局勢和潛在威脅;⑶強調實行“新帝國主義”政策來保護美國安全,強調實現美國霸權下的穩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帝國論”意識到理論本身存在問題,但是對於這些問題卻無法給出恰當的解釋。
一、“新帝國主義”產生的背景
美蘇冷戰之後,在軍事、經濟、科技、文化方面都擁有超強實力的美國一直在追尋“帝國夢”。伊拉克戰爭前後,在美國又湧現出了一股“新帝國主義”的思潮。不少學者公開宣揚,美國應該像一個新的羅馬帝國 那樣去行使它的“天定使命”。美國作家賽貝斯欣·麥雷貝發表了《不情願的帝國主義者:恐怖主義,失敗國家和美利堅帝國》指出以下兩點。
一是貧窮國家內部的動亂越來越具有威脅性,並且失敗國家的數量還有可能持續增長。恐怖主義衹是失敗國家所造成的眾多威脅中的一種,其他的還有生產非法毒品、非法移民等等。現行的應付失敗國家的兩個主要措施,包含國際經濟援助和多種多樣的“國家建設行動”都已經被證明是靠不住的。失敗國家所造成的威脅正在日益增長,美國必須對這個新的時勢作出反應。
二是要想消除失敗國家對國際社會的威脅,必須對它們實行帝國主義政策。該文及其引發的廣泛討論,最終導致了支持美國建立全球性帝國的兩大理論,亦即“失敗國家論”和“新帝國主義論”的出台。哈佛大學教授、世界和平基金會主席羅伯特·羅特伯格在其發表的《民族國家失敗的新實質》一文中著重強調:當務之急應是鞏固衰弱的國家以避免其失敗,因為這比在國家失敗或崩潰之後再復興它容易得多,至於如何具體實施對這些失敗國家或衰弱國家的救助,他並未提及。
而英國作為美國的支持者,前首相布萊爾的外交政策顧問羅伯特·庫珀在《我們為什麼仍然需要帝國主義?》一文中指出,由失敗國家組成的前現代國家對世界構成嚴重威脅,捲入這種威脅之中是危險的,干預則會曠日持久。最符合邏輯的辦法,同時也是過去最經常使用的辦法是殖民化。
因此,建立一個有效地、井井有條地輸出“穩定和自由的世界”顯然是可取的,這就是所謂的“新帝國主義”。美國學者查姆斯·詹森同樣指出,美國在冷戰期間所積聚下來的軍事力量和遍及全球的軍事基地在過去十多年裡又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以至於已經形成了一種新形式的全球帝國統治。他認為美國的創新之處在於它並不是建立在對領土的攫取之上,而是由遍及全球的軍事基地所支撐起來的帝國。隨著冷戰的結束,美國似乎沒有正當的理由繼續在全球範圍保留軍事基地、維持駐軍等,但是“911”事件的發生,反恐戰線以及其後應對中國大陸崛起的反制需求,使美國政府突然間又有理由擴大在全球的軍事控制。由此,美國政府轉而採取單邊主義的新帝國戰略。
二、美國霸權“新帝國主義”的主要論點
根據美國國內的有關論述,綜合起來,“新帝國主義”論大致包括三項主要論點。首先是過分地推崇美國的超級國力,“新帝國主義”者無不認為當今的美國是自從羅馬帝國消亡以來最為強盛的國家,是可以堪當“新帝國”角色的唯一超級大國。他們認為美國的這種超級強權的基礎源於美國在各個領域遙遙領先於其他大國的實力,今天的美國,無論是在經濟、軍事、科技等物質領域還是在政治、文化和教育等非物質領域相對於其他大國都享有全面優勢地位。
其次為重新審視美國所面臨的安全形勢和潛在威脅。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所面臨的安全形勢和威脅都發生了重大轉變,鑒於力量對比的懸殊,目前和在將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哪個大國或大國聯盟能對美國構成威脅。相反的是,“新帝國主義”者認為,所謂的“失敗國家”已經對美國構成了間接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威脅。“失敗國家是指那些社會、經濟、政治秩序趨於崩潰和失控的最不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由於人口急劇增長、經濟長期停滯不前、政權腐敗等原因導致社會長期動盪,甚至陷入戰亂之中,從而對世界的穩定和美國安全構成威脅。所以必要時要對這些國家進行 “政權改變”,用美國的價值觀來改造這類“失敗國家”,使之不再威脅美國的安全和世界的穩定。
再來則是“新的威脅需要新的手段”來因應。“新帝國主義”者公開質疑傳統的威懾和遏制戰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認為對付那些沒有主權約束的恐怖分子必須採取先發制人的戰略。“新帝國主義”者著力主張實現美國霸權下的穩定,並認為當今世界是個“單極世界”,美國不能允許出現能夠挑戰其地位的競爭對手,主張美國有任意行動的自由,不應該受到國際組織的制約。
與以往的帝國主義相比較之下,美國霸權的“新帝國主義”確實有一些新東西。它煞費苦心地宣導建立和維持“新帝國”,目的並不是要擴張領土和奪取資源,而是傳播它的價值觀和更好地維護自身安全;美國霸權“新帝國”的主要敵人不再是懷有敵意的大國或大國聯盟,而是那些被邊緣化的“失敗國家”和“無賴國家”,它不再擔心外敵的公開挑戰和與其進行實力較量,而是對潛在敵人的“非對稱攻擊”深懷恐懼;它喊出的口號充滿理想主義的熱情,那就是“促進民主和自由”。
就如美國前總統布希曾公開宣稱的:“美國是一個有使命感的國家,這種使命感來源於我們最基本的信仰。我們不想統治世界,沒有成為帝國的野心。我們的目標是實現民主,每個人擁有自尊和權利”,還有“我們將努力創造一個超越反恐戰爭的正義與和平的世界”。但是,美國霸權“新帝國主義”所提倡的實現手段卻打著進攻性現實主義的深深烙印,即追求絕對實力,鼓吹先發制人,藐視國際多邊組織等。
三、美國霸權“新帝國主義”的矛盾
美國霸權“新帝國主義”的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上面談到的問題,而在於對存在的問題並未給出恰如其分的解釋。美國霸權“新帝國主義”的第一個矛盾在於它雖然肯定了美國的超級實力,但是同時卻不太清醒地過分誇大了這種實力。誠然,沒有人否認美國確實擁有壓倒性的綜合實力,特別是在軍事領域更是如此,可以說是現階段唯一有充分能力在全球範圍內同時進行多重行動的國家,也才有國際關係上“一超多強”說法的出現;但是,美國的超強實力卻也有其局限之處。
美國學者邁克爾·曼恩在《不協調的帝國》中就指出,美國雖然擁有令人恐懼的軍事力量,但是它的經濟力量和政治影響力卻並不佔據壓倒性的優勢。這種力量的不平衡促使美國過分強調使用武力與硬實力,結果使得美國對帝國的追求變成為一種過分自信和亢奮的自我迷戀式軍國主義,這種軍國主義就導致了邁克爾·曼恩所說的“不協調的帝國”。這種“不協調的帝國”會削弱美國的領導地位,並且還會催生更多的恐怖分子和無賴國家,邁克爾·曼恩還這樣形容美國的力量,他稱“美國在軍事上是一個巨人,經濟上是二流的驅動力量,政治上是個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識形態上則空虛幻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