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重點關注短期資金大量流入和人民幣過快升值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0-11-03 08:26:04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資本賬戶開放是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金融開放的形勢和風險與過去已經不同。應穩步推進資本賬戶雙向開放,支持企業走出去,投資高新技術,收購資源、能源。這也有助於對衝目前中國面臨的資本流入壓力和人民幣過快升值。

  (一)中國已基本退出對人民幣匯率的常態化干預

  《國際經濟評論》發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鬆成文章介紹,中國的匯率制度改革始於2005年,確立了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2005年至今已歷時十五年,匯率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還有兩個:一是2014年3月17日,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幅由正負1%擴大至正負2%;二是2015年的“8•11匯改”,進一步完善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

  由於人民幣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8•11匯改”之前的大概一年時間內,積累了不少貶值壓力,所以“8•11匯改”後出現了明顯的人民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問題。因此2017年5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改革,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逆周期調節因子可以在匯率市場出現超調和羊群效應時作為緩衝手段。2017年以後逆周期調節因子曾經被使用過,當人民幣貶值過度、出現超調時,中國人民銀行應用逆周期調節因子緩減人民幣貶值。但目前已經差不多快一年時間,逆周期調節因子基本沒有被使用過。可以說,中國人民銀行已基本退出對人民幣匯率的常態化干預,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匯率浮動制度。

  (二)中國利率市場化已接近完成

  文章稱,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始於1996年,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貨幣市場利率實現市場化。1996-1999年,通過證券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發行國債,債券市場實現了利率市場化。2000-2004年,外幣的貸款和存款利率被依次放開。利率改革的路徑是先外幣後本幣,先長期後短期,先貸款後存款。2015年,貸款、存款的利率上下限被依次放開,採用貸款基礎利率(LPR)報價。

  2019年8月,LPR報價改為按照中央銀行政策利率(如中期借貸便利MLF、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等)加點形成,這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進展。

  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利率市場化。實際上利率改革在某種程度上比匯率改革更複雜,因為利率傳導比匯率傳導更複雜。比如中國活期存款基準利率始終維持在0.35%,這是綜合考慮物價、老百姓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結果,而實際活期存款利率可根據市場供求在此基礎上浮動。中國已經基本實現利率市場化,但未來還有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空間,如存款利率的進一步市場化。


  (三)中國資本賬戶開放應從“寬進嚴出”向“雙向開放”轉變 

  文章表示,在直接投資方面,上海自貿區實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

  在間接投資方面,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允許境外非金融企業在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務融資工具;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境外機構投資資金全面開放;2017年7月2日“債券通”(北向通)上線;2019年6月17日“滬倫通”在倫敦啟動;2019年9月10日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額度限制。
在其他投資方面,例如上海自貿區試點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對境內企業境外放款業務實現了本外幣一體化的宏觀審慎管理,並對宏觀審慎調節系數實行動態調整,進一步提升資本項目兌換程度,這些都有利於資本賬戶的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逐步推進。

  總體來看,除了以人民幣跨境支付等為主體的試點外,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安排往往是“寬進嚴出”的。而目前市場環境已經出現了新的變化,可能需要適時地從資本賬戶“寬進嚴出”向“雙向開放”轉變。

  (四)目前應重點關注短期資金大量流入和人民幣過快升值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