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必榮:兩岸復談台灣有多少話語權?
http://www.CRNTT.com   2020-11-08 00:21:44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1月8日電(記者 倪鴻祥)馬英九基金會與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7日下午在文化大學大夏館合辦“馬習會”5周年研討會,與會的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從談判學的角度看“兩岸如何復談”。他指出,兩岸復談從來不是理論的問題,也不是兩岸自己的問題,而是國際政治的問題,兩岸關係是鑲嵌在美中關係的大架構裡面。兩岸復談台灣到底有多少話語權?

  他強調,台灣想談,但美國人干預得太多了,所以台灣有多少話語權?當外部勢力介入、獨派氣勢高漲的時候,兩岸政治談判要取得內部共識再上路,但在當前這個氛圍下,真是比較困難。

  馬英九基金會與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下午2時𠠰時50分在文化大學大夏館合辦“馬習會”5周年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分別就“馬習會的意義”與“大選後的美中台關係”兩個議題進行探討,馬英九出席提出專題演講。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在第一個議題“馬習會的意義”裡以談判學的角度來看兩岸如何復談。

  劉必榮表示,兩岸若要復談必有條件、意願與方法。談判要發生必須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必須有一個僵局,這個僵局是雙方都無法容忍的。如果兩岸互動需要一個新的秩序,可能是貿易或打擊犯罪,大家都對眼前這個無秩序的狀況無法容忍,所以要談;只要任何一方覺得眼前的僵局還可以承受,談判就不會發生。

  他指出,第二個條件是雙方體認,靠其一己之力無法單獨解決此一僵局。只要以任何一方,認為它可以單獨解決眼前的僵局,就不會真正坐下來談判。

  他說,第三個條件是雙方都覺得“現在談比不談好”,而且都認為對方是有彈性、談得通的,這樣談判才有可能發生。“談比不談好”的意思是談比打仗好。“對方立場有彈性”的意思是雙方都相信他不是來投降的,不是來對對方的要求照單全收的。

  劉必榮表示,這個三個條件現在的兩岸有嗎?如果沒有,是要等待還是要造勢?

  他強調,僵局基本上是權力遊戲。弱者可以用結盟或升高衝突的方式膨脹權力,創造僵局,然後讓強者來談;所以弱者常用的方法就是引爆僵局,以前陳水扁政府曾玩過“烽火外交”就是想引爆僵局,但有談判戰術都要靠時機,時機不對的話,“烽火外交”就會讓自己成“過街老鼠”。

  他認為,弱者也可以把握自己權力增強的時刻開啟談判。權力增強時去談叫謀和,完全弱勢時去談叫求和,但弱者必須有把握最佳談判時機的智慧;但研究發現,很多弱者發現力量變大後就自以為變成強者了,於是錯過最佳談判的機會,因為時機最難。

  劉必榮舉例,清朝時期“中法戰爭”清朝打贏還簽不利於中國的“中法條約”,民眾罵李鴻章,但當時只要再打一次清朝必輸,清朝不可能再贏第二次,因為弱者在力量大的時還是弱者,只是在求如何談到比較好的條件而已,所以抓對時機不容易。

  他指出,雙方要體認靠其一己之力無法解決此一僵局,這點比較難。中國大陸許多政策與做法,比如惠台方案、M503航線,都顯示北京認為有很多問題可以單獨解決,所以沒有對對岸談判的必要,所以如何創造談的條件很重要。

  劉必榮認為,談判條件的底蘊,是雙方都願意把對方當做平等的夥伴,共同參與最後解決方案的制定;也就是雙方是平等的,共同找出答案,但這點兩岸似乎也沒有成熟;所以若要復談,雙方都必須負起責任,共同促成復談的條件發生。

  他說,假如兩岸現在要談了,兩岸關係恐怕得重開機,必須“先易後難”再來一次;這時必須確定雙方傳達的善意訊息都能被準確解讀,因此談判時要秘密進行,而且要找對人,差不多90%左右出來了才對外公布,過早公布就沒了,例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奧斯陸協議”,整個過程都保守秘密,最後促成談判協議,因此他一向主張談判“程保密、結果公開”過。

  他表示,過去英國和阿根廷在福克蘭島戰爭之後,都曾向對方傳達訊息,願意降低衝突,但這些訊息均未被準確解讀。為什麼?一是成見、二是中間官僚,要如何解決這問題?準確解讀需要開放的心胸、不受雙方內部保守派的掣肘、以及嫻熟的談判技巧。

  劉必榮指出,將衝突升高的頂點,轉換成降低衝突的起點,這樣才可能讓談判發生,但是最後還是必須承認,兩岸復談從來不是理論的問題,也不是兩岸自己的問題,而是國際政治的問題,兩岸關係是鑲嵌在美中關係的大架構裡面。兩岸復談台灣到底有多少話語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