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供熱事業發展部副部長王義介紹說,今年沈陽供熱面積為3.49億平方米,共計359萬戶。如此龐大的熱源網由上百家供熱企業提供熱源,供熱企業的規模、財力不同,負責區域管網新舊、維修進展不同都會影響用戶室溫。
低於18℃,20分鐘內“報警”
為破解“近熱遠冷”“上熱下冷”的難題,2018年,沈陽上馬智慧供熱監管預警指揮調度平台。截至目前,2600個換熱站全部納入監控。該平台在供熱運行期間,可對熱源廠、換熱站供(回)水溫度、壓力等運行情況和部分用戶室溫在線監測,並根據監測數據隨時指揮調度供熱工作。
10月31日17時,在沈陽市智慧供熱監管平台上,記者看到,沈陽所有供熱企業熱源廠的數據實時傳輸進來。同時,分布在沈陽1710戶居民家的室溫數據也已上傳。“每20分鐘就會上傳一次數據,一旦低於18℃(最低供熱溫度),預警板塊就會‘報警’,督促供熱企業讓涼的用戶升溫。”王義說。
據業內人士介紹,智慧供熱大數據的算法要把室外氣溫、風力、風向、濕度、房屋戶型、朝向、用戶體感舒適溫度等因素都考慮在內,而這可能需要在每戶內都加裝室溫采集器,再根據當前戶外天氣情況等因素精准測算,得出各樓宇所需的供熱溫度,自動下達指令調節每個單元樓口處供熱管網的閥門壓力、流量,使之達到各區域熱量分配平衡,可現有技術還未達到這一水平。
精准供熱是未來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