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教材循環使用為何叫好不叫座
http://www.CRNTT.com   2020-11-20 06:48:33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賣了一麻袋的書,最後只買得起一個麻袋。”“定價1000多元的書10多元就賣給了廢品站。”網絡上不時看到一些畢業生這樣的留言。

  據國家新聞出版署提供的數據顯示,近5年全國中小學課本及教學用書、大中專教材、業餘教育課本及教學用書的零售數量,平均每年約28億册、金額超200億元。這些教材若循環使用一年,節約費用可援建約4萬所希望小學。

  二手教材是被閑置的資源,應該想辦法讓它們回到有需要的人手中。教材循環使用能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利國利民。令人遺憾的是,囿於諸多因素,雖然相關各方對此倡導了十多年,卻依然“叫好不叫座”。現在,雖然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美術、體育等免費教材已實現循環使用,但從數量上看,尚不及教材總量的零頭。

  教材循環使用之所以阻力重重,在於現實中的“流通”之難。具體而言,義務教育階段的大部分教材、高中以及高等教育階段的教材循環,仍依賴市場交易,因產業鏈梗阻、供需成本高等問題,尚未實現有效循環。

  二手書本身價格不高,想實現大規模循環,卻涉及諸多問題,如流通成本高。現在的年輕人並不排斥二手書,市場前景巨大。但傳統的循環方式,嚴重依賴書商收購之後分揀出品相好、沒有過時的教材,人工成本很高。進入電商時代,將信息上傳各平台,需要很強的數據處理能力,一般的書商也難以完成。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各種共享平台的建設,這一問題有望得到破解。閑置物品交易平台閑魚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成交156萬册教材。孔夫子舊書網則專門開發一款小程序,在高校及周邊推廣上門收書業務,連接收書人與學生,雙方達成意向後周邊收書人上門收書,可打通校園內循環,打造簡單高效的二手教材回收平台。

  公眾的觀念和習慣也在阻礙教材循環使用。在許多家長的心目中,覺得這種小事不必折騰,直接購買新書更省心。也有不少人在使用教材時習慣塗塗畫畫,教材品相差,影響循環使用。因此,如何加強循環使用教材及養成愛護教材良好習慣之類的宣傳,十分必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教材循環使用做得比較好的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等,其經驗值得借鑒。一方面,要給予學生自主購書的權利,另一方面學校要擔負起主導教材循環使用的責任。具體的做法是,由學校圖書館統一購買基礎課、專業課教材,由上課學生到圖書館借閱,完成課程學習之後,再把教材歸還給學校圖書館,供下一屆學生使用。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胡欣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