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融合與發展仍然是兩岸關係的主題
http://www.CRNTT.com   2020-12-12 00:13:26


 
  三、融合發展推進和平統一的進程

  融合發展是對和平發展的進一步開拓與深化,其所具有的重大戰略意義在於有助推進和平統一。

  1、政治領域:推行兩岸的融合發展,有助逐漸扭轉島內社會對大陸社會的種種曲解、誤解,推進台灣民眾對大陸政治制度及政治治理模式的認同。由於長期以來,民進黨當局及“台獨”政黨對大陸政治制度一再抹黑,島內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對大陸真相缺乏必要的瞭解。通過行之有效的融合發展,賦予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群體廣闊的政治視野,包括對大陸政治制度有全面深入的瞭解,這種漸進、有感、不斷的政治啟蒙,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

  2、經濟領域:推行兩岸的融合發展,有助為兩岸謀取合作多贏的局面。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這方面的多贏,包括兩岸的精英階層,也包括兩岸基層民眾及青年群體。融合發展凸顯公平公正、機會均等,減少島內民眾對台灣被大陸掏空的顧慮,更多看到因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可為台灣經濟復蘇提供更多機會與市場。

  與此同時,還要看到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對和平統一的巨大推動力。隨著兩岸經濟的融合發展,勢必加快兩岸經濟一體化。而沒有經濟一體化,要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很難。

  3、社會領域:推行兩岸的融合發展,有助拉近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兩岸的融合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營造交往雙方和諧相處且密切互動的環境,構建兩岸民眾共同參與分享的生活世界,讓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融入兩岸共同的社會生活圈,在共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增進相互瞭解,消弭誤解隔閡,彼此的利益連結更加緊密,從而拉近兩岸雙方的心理距離,實現最終的心靈契合,逐步獲得相同或類同的價值共識。

  四、當前兩岸融合發展的種種誤區

  從台海兩岸不同的立場、視角來觀察、考量兩岸的融合發展,就會發現由於對兩岸關係的現狀及未來存有主客觀的種種誤判,從而導致產生一系列的誤解,最終形成了應予澄清的種種誤區,現僅舉以下三例:

  誤區之一:40年來大陸堅持的“一國兩制”的和平統一,目前幾乎沒有希望了。多數台灣選民已經完全拒絕了和平統一,故兩岸的融合發展無從談起。

  對於這個問題要從兩個層次來解讀。第一個層次可能因這次台灣“大選”有817萬張選票投給了蔡英文,故而得出一個結論:“和平統一目前幾乎沒有希望了”,“多數台灣選民已經完全拒絕了和平統一”。這種因果關係的邏輯思考,乃至得出的結論是無法成立的。投蔡英文817萬張選票的原因很多很複雜,絕對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認為多數選民支持蔡英文“反中”“抗中”,搞“台灣獨立”;和平統一沒有希望了,衹能訴諸於武統。在《反分裂國家法》中,根本沒有“武統”這個特有名詞。在該法第八條中清楚闡明,衹要觸及三條紅線,“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裡必須強調兩點,一是目前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仍在,並未完全喪失;二是非和平方式並不等同於武統。

  第二個層次更為重要。因2020年“大選”民進黨大獲其勝,“故兩岸的融合發展無從談起”。這種主觀推論更是錯誤。前文中談及兩岸的融合發展的由來時,清楚地表明,中共十八大後,針對當時台海情勢的演變,習總書記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了融合發展的新思想。2014年馬英九執政後期至2016年民進黨上台,島內政局劇烈演變。但大陸對台政策預作調整,成效顯著,始終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脈絡和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動權。以我為主,操之在我,不受台灣政治制度的限制,不以台灣任何“大選”勝負為我對台戰略主要考慮依據。按既定的策略儘快補齊短板,扎扎實實做好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所需的各項對台工作。

  誤區之二:兩岸的融合發展,僅僅是促進統一的權宜之計。

  兩岸的融合發展既然是大陸已定的大政方針,實際推行已有6年多時間,當然決不可能僅僅是用以促進統一的權宜之計。統一之前,要促進融合發展,有很多工作要做。先推動經濟、社會領域的融合發展,後推動文化、思想、精神領域的融合發展。思想、文化、精神領域的融合發展是深層次的,衹有在深層次實現了融合,未來統一才能真正達到“心靈契合”,也才能為兩岸統一奠定最堅實的基礎。而統一之後,由於兩岸實行的是“一國兩制”,兩岸的融合發展肯定還會有許多新冒出來的問題需要解決,新產生的矛盾需要去解決。由此可得出結論,融合發展決不可能僅僅是促進統一的權宜之計,而是不斷推進、鞏固、深化統一的長久之計。

  誤區之三: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主要體現在經濟層面,對政治層面的和平統一助益不大。

  把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僅僅定位於經濟層面,與政治層面割裂開來,這種觀點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島內民眾是很現實的,不管什麼政黨執政,生活水平下降是絕對不行的。即使是民進黨執政,為穩定島內經濟的發展,台灣對大陸經貿的依存度已從前些年的40%,提高到2019年的近50%。可以這樣說,蔡英文一再鼓吹要與大陸經濟脫鉤,強行推行“新南向政策”。結果卻恰恰相反,脫鉤行不通,與大陸經貿聯繫反而越來越緊密。衹有加強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兩岸經濟才有望一體化。經濟一體化的實現,勢必形成兩岸社會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就為兩岸的和平統一奠定必要的基礎。

  五、關於兩岸融合發展的若干思考

  1、現階段大陸的對台政策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即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為底線。“兩個基本點”,其一是堅決反對“台灣獨立”,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其二是促進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重點做好台灣青年的工作。強調要繼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主要是基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的共同參與、相互幫助,需要兩岸同胞的彼此理解、心靈契合,需要兩岸關係融合發展、共創雙贏。強調做好青年工作,是因為青年是民族的未來,是民族振興和國家統一的希望所在。

  2、台灣社會事事、處處講法律。儘管大陸主推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已有6年之久,但即使是大陸社會對此瞭解也不多不深。而要儘快擴大融合發展在島內的影響,充分運用法律作為利器是事半功倍的最佳方式。為此建議由主管單位牽頭,請相關方面將兩岸的融合發展法律化列為2021年度的一項重要工作。衹有將融合發展法律化,才有權威性,才有感召力,才能吸引更多台灣同胞積極參與,才能化解推行中所遇到的種種矛盾與問題。

  3、大陸推行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引起台灣民進黨當局密切注意。為更多地干擾、阻礙、破壞兩岸的融合發展,民進黨當局仿照大陸的模式,網羅島內的主管部門,以及台灣的智庫、學者,專門成立了所謂的反融合工作小組。其慣用的手段一是公開造謠,污衊大陸各地推出的各項惠台措施是明示惠台、實質非惠台,而是利中。二是以各種小恩小惠,來欺騙台商從大陸撤資,回台投資,如曾迫不及待推出所謂的“八大強台策略”等。誓與大陸對著幹。

  4、在兩岸融合發展的新時期,必須密切關注有關融合發展的兩岸新民意。要學會並掌握甄別民粹與主流民意的方法與手段。任何聲浪頗高的民粹決不等同於主流民意。民粹往往是被某些不露面的勢力所操弄所引導、帶有明顯偏向性、極力煽動極端思維的所謂民意,具有很大的蠱惑性、局限性,甚至欺騙性。民粹最終的目的,完全不是為了民主,衹能是消滅民主。而最須指出的是,目前在兩岸,某些民粹在某些時間段、某些範疇內,還有一定的市場。對於兩岸的民粹,需要冷靜、及時、實事求是地進行一番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外及內,由表及裡的科學分析。當今應該密切關注的民意,是與兩岸關係變化、發展大局密切相關的主流民意,尤其是有關融合發展、和平統一的兩岸主流民意。智庫、學者之間應提倡互相磋商、彼此研討兩岸融合發展、和平統一進程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理念、新觀點,而不是強加於人、有礙正本清源的指責。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12月號,總第276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