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由中國銀保監會主管主辦的《金融監管研究》今日首次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詳細描述了影子銀行的起源和發展演變,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規模,以及影子銀行3年治理的背景、過程和成效等,並提出相應監管建議。在業內看來,這份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聯合課題組推出的《報告》是金融監管部門首次對影子銀行進行全面系統的定義,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監管夯實了基礎。
根據《報告》,影子銀行是指常規銀行體系以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影子銀行風險具有系統性風險特征。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
《報告》將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影子銀行包括同業理財及其他銀行理財、銀行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委托貸款、資金信托、信托貸款、非股票公募基金、證券業資管、保險資管、資產證券化、非股權私募基金、網絡借貸P2P機構、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的貸款,商業保理公司保理、融資擔保公司在保業務、非持牌機構發放的消費貸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債權融資計劃和結構化融資產品。
其中,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和同業理財、理財投非標債權等部分銀行理財、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網絡借貸P2P貸款和非股權私募基金等業務,影子銀行特征明顯,風險較高,屬狹義影子銀行。
《報告》指出,到2016年底,我國影子銀行規模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影子銀行不僅使金融風險不斷積累和暴露,違法違規問題日益嚴重,且大大抬高了我國宏觀杠杆水平,吹大資產泡沫,助長脫實向虛,影響金融與經濟良性循環。一些國際組織也發出警示,認為中國影子銀行已嚴重威脅金融體系安全和穩定,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金融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