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鳳嶺鄉,家家有寶貝,村村有絕活,當地特色農副產品更是線上線下賣得火。
走進李士村集體經濟工廠,一排排醋缸中的糧食正在發酵,微微泛黃的醋面上冒著小氣泡。“釀造傳統農家手工醋是李士村的絕活。”鳳嶺鄉黨委書記李龍君介紹。
2018年,李士村利用寧夏財政廳村集體經濟壯大發展項目資金200萬元,整合縣扶貧、農牧等部門資金10萬元,建成李士村昌信農家超市、鳳河醋廠、意興油坊、小雜糧磨坊,並組建農機服務隊,多渠道、多元化創新發展村集體經濟。“幾年光景,村民錢袋子鼓了,我們的村集體也有了收入。”李士村黨支部書記齊永新說。
李士村的做法成功複制到了其他村。馮碑村的石磨面、齊岔村的蜂蜜、蔔岔村的土雞蛋、薛岔村的桃核製品……各村紛紛擁有了自己的特色產品。2019年,鳳嶺鄉的8個村集體統一註冊了品牌“朱莊河”,開始在線上線下推送“鳳嶺八珍”。
“廠子有效益,村民有分紅。”鳳嶺鄉鄉長楊平安說,幾年來,鳳嶺鄉8個村按照“村集體+股份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挖掘地方傳統特色、增強基層組織堡壘作用、助力脫貧攻堅的主要舉措。以李士村為例,村裡對38.6萬元純收入進行分配,提取公益金、公積金、風險保障金5.6萬元,剩餘33萬元進行分紅,村集體分紅9.9萬元,村民分紅23.1萬元。
“進廠工作之前我在家種地、外出打工,年收入2萬元左右,還不穩定。現在在廠裡工作每月有3000元收入,年收入有4萬元,日子越過越好。”李士村村民齊國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