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日前,國際勞工組織發布《2020-2021年全球工資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受挫,工人工資水平下降,其中婦女和低收入工人工資受到了更嚴重的影響。
報告說,2020年前6個月,由於處於疫情暴發高峰期,全球月工資水平呈下降態勢。未來一段時期,疫情帶來的巨大工資下行壓力將持續存在。在那些採取了強有力就業保障措施的國家,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工資下降,而不是大量失業。疫情對不同群體工資的影響是不同的,對女性的影響比男性更嚴重,對低收入工人和低技能職業者造成的損失大於高薪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能工作者。
報告分析了最低工資制度,認為該制度可以保護工人免於工資過低,有助於減少不平等,還可以在實現可持續和公平復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確保最低工資政策有效,需要實施全面和包容的配套措施,包括制定並遵守相關法規,讓醫保覆蓋更多工人,將最低工資標準設定在適當水平等。目前,國際勞工組織90%的成員國實行了不同形式的最低工資制度。但是,在疫情開始之前,全球就已有2.66億人的工資低於全球每小時最低工資水平,原因是一些國家不遵守最低工資制度,或者以合法理由把一部分低收入者排除在最低工資制度之外。
報告還考察了136個國家在疫情之前的工資趨勢。在此期間,全球實際工資增幅在1.6%至2.2%之間波動,亞太地區和東歐的實際工資增幅最快,北美、北歐、南歐和西歐的實際工資增幅要慢得多。
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蓋伊·賴德說:“疫情加劇了不平等,並造成了破壞性的貧困和經濟社會不穩定等影響。全球復甦必須以人為中心,應充分考慮保障就業和企業工資政策可持續性,同時解決不平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