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城鎮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明確了新型城鎮化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這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新階段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律,著眼於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十四五”及未來一段時期新型城鎮化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要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顯著提升城鎮化質量,使更多人民群眾享有安全健康、較高品質的城市生活,促進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堅實支撐。
一.“十三五”時期新型城鎮化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
光明日報發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文章介紹,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型城鎮化工作,明確提出以人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並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和批示指示。“十三五”時期,各有關部門和各地方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新型城鎮化頂層設計全面確立,重點領域改革實現突破,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新型城鎮化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顯著。戶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各級各類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6%。居住證制度全面實行,義務教育、醫療衛生、技能培訓、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加快覆蓋城鎮常住人口。“人地錢掛鈎”配套政策持續完善。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城鎮化空間格局總體形成。城市群規劃全面實施,城市群集聚人口和經濟作用持續顯現,19個城市群承載了中國75%以上的城鎮人口、貢獻了8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都市圈培育有序開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的同城化水平持續提高。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增強,中小城市功能穩步提升,特大鎮設市取得突破,城市數量增加至684個。城市發展質量大幅提高。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300萬人,城鎮棚戶區改造累計開工2157萬套,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過5500公里,污水處理率達95.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顯著提升,綠色、智慧、人文等新型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鄉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頂層設計完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快接軌,農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4年的2.75穩步下降到2019年的2.64。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城鎮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尚未完全破除,城市基礎設施存在不少短板弱項,大中小城市發展仍不協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有待提高,內外部環境變化也帶來了新問題新挑戰,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暴露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城市治理體系亟待完善、能力亟待提升。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嶄新起點,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既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結合點,有利於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帶動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十四五”時期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立足發展基礎,順應發展趨勢,破解突出問題,科學謀劃未來一段時期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
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文章稱,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城市業已成為人口和經濟的重要載體,城市居民對優美環境、健康生活、文體休閑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但一些城市尤其是老城區存在功能設施陳舊老化、人居環境較差、生態文化保護不足、安全風險隱患較多等問題,不能有效滿足居民的工作生活需要。“十四五”及未來一段時期,要著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建設和諧宜居、健康安全、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一是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完善城市生態綠地和廊道系統,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築,構建慢行網絡,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建設綠色城市。二是完善城市空間結構。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科學編制城市各類規劃,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統籌老城改造和新城新區建設、產業發展和居住功能、地上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優化城市開發空間結構和人口分布,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科學確定城市定位,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三是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把文化作為城市的靈魂,統籌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現代文化培育發展,加強城市風貌與建築形態管理,延續城市文脈,彰顯城市精神,建設人文城市。四是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對城區內功能偏離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環境品質不高的存量片區進行更新改造,使城市功能更加貼近人民生活需要,為市民提供舒適便利的環境,建設宜居城市。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有序推動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改造。五是加強城鎮社區建設,加快補齊社區各類設施短板,健全社區管理服務機制,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提高居住小區物業服務質量和標準化水平,建設現代社區。六是大幅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完善城市堤防、排水管渠、排澇除險、蓄水空間等設施,加強重點防洪城市和大江大河沿岸沿線城市排水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和韌性城市建設,力爭5年內內澇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三.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文章指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些城市的管理服務能力滯後於開發建設速度,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基層社會治理較為薄弱。與此同時,城市社會結構日趨多元,居民個性化需求增多,對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和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十四五”及未來一段時期,要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針對城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推動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滿足市民多樣化需求,切實提高特大城市風險防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