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據北京日報報道,本市人均期望壽命達82.31歲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1340所
北京健康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昨天(12月18日),在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的健康北京建設專場上,市衛健委黨委書記兼副主任鐘東波介紹,去年,北京市人均期望壽命達82.31歲,比“十二五”末的81.95歲增加0.36歲;孕產婦死亡率4.12/10萬,嬰兒死亡率1.99‰,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2.3%,健康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去年,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11340所,比2015年增加915所,年均增長率為2.1%。
可喜的數字,彰顯著“十三五”期間首都人民健康水平的明顯提高。展望“十四五”,首都的健康衛生事業將更加注重預防為主和防範風險,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和促進資源均衡配置,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經受住了新冠疫情的重大考驗
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黃春介紹,疫情期間,全市疾控系統分析推演北京疫情走勢,提交風險評估和政策建議報告;建立北京首個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病毒全基因測序;發布全社會防疫指引105個,科普宣傳覆蓋60億人次。
成績單的背後,是北京疫情防控監測預警能力的持續提升,監測預警網絡的日益健全。鐘東波介紹,目前,傳染病報告、症狀監測系統已經覆蓋全市600餘家醫療機構;7個交通樞紐和1014家藥店已被作為監測哨點;3600人的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在全市範圍內組建起來;全市核酸檢測機構增至241家,日檢測能力達到73.8萬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