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華龍”騰飛》彰顯建設者的精神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20-12-30 18:20:34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王敬東、朱向軍共同創作的《“華龍”騰飛》(中國原子能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從世界大國博弈的時代高度,清晰梳理了中國核工業艱難前行的歷史,全面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核電事業不斷發展壯大、走向世界的現實,把中國核電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緊緊聯繫在一起,熱情謳歌了中國核電人的精神境界。

  作品圍繞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完全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站“華龍一號”的設計建造展開描寫,把筆觸深入到核電這個極其複雜的超大工程的內部,一點一滴揭開核電那層厚厚的面紗,清晰地揭示出國家重器改變國家命運、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揭示了中國“核電夢”的豐富內涵。作品首先要面對的是大多數對中國核電仍一無所知,甚至對和平利用核能還帶有懷疑憂慮的讀者。所以講“華龍一號”得先講安全性。作家顯然理解讀者的潛在心情,在描寫“華龍一號”在福建福清落地建設時突出了一些細節。在福島事件之前,中國就在布局“華龍一號”,追求的是最高安全標準,形象的說法就是“抗大飛機撞擊”。事實上,福清核電站一號到四號機組建成後,台灣花蓮海面發生6.7級大地震,處在地震海域附近的興化灣畔的福清核電站,安然無恙。這個細節,就把讀者關於安全性的疑慮消除了。

  《“華龍”騰飛》的寫作,常常要面對大量的有關核電核能的專業術語和專業表述。作者盡最大努力通俗化,排除許多的閱讀障礙,使作品易懂可讀,使主題鮮明清晰:那就是通過寫中國核電事業的發展,突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通過對“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的深入採訪,《“華龍”騰飛》動情地描述了“龍華一號”當初在沒有充足資金的條件下,夾縫中求生,頑強堅持研發的困難,度過艱難時期的情景。要從無到有,建造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站,困難難以想象。把這個攻堅克難、探索創新的過程真實生動通俗地講述出來,深化了作品的思想主題。作品鮮明地突出一個觀點,那就是大國博弈需要發展中國自己的核電,開發國際市場需要發展中國自己的核電,中國重裝備“走出去”更需要發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事實證明,“華龍一號”的路子走對了。

  《“華龍”騰飛》重點講述了“華龍一號”走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辟國際市場,經受國際市場檢驗的故事。“華龍一號”不僅在國家能源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成了中國占領國際市場的國家品牌。作品描寫中國核電深化改革,組建國家團隊,助力核電“走出去”,描寫了“華龍一號”在巴基斯坦突出的品牌效應和良好的信譽。巴基斯坦雖然很早就有核電站,但現在他們更加信任中國的核電技術,主要引進中國的“華龍一號”。事實上,“走出去”也很艱難。“華龍一號”在巴鐵的穩步建造,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深度合作積累了寶貴經驗,探索了一條可靠可行的路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