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疫經驗為馬耳他提供了借鑒,中國生產的防疫物資緩解了馬耳他抗疫的燃眉之急。卓嘉鷹說,通常情況下馬耳他從歐洲進口醫療物資,但當整個歐洲都面臨防疫物資短缺的巨大壓力時,“中國製造”成了解決問題的出路,“我們聯繫了中國工廠,向馬耳他輸送了大批防疫物資”。
除了中國製造,中醫藥在抗疫中的作用也受到廣泛關注。馬耳他人對中醫藥並不陌生,成立於1994年的馬耳他地中海地區中醫中心在當地贏得了良好口碑。“中醫藥在馬耳他非常受歡迎。”卓嘉鷹介紹,馬耳他的醫學院常常舉辦中醫講座,中醫課程還進入了馬耳他大學本科專業教育體系。卓嘉鷹認為,在“醫療旅遊”盛行的馬耳他,無論中醫、西醫都有廣闊發展前景。
“歡迎中國電影人取景”
不僅中醫藥在馬耳他家喻戶曉,有關中國的一切在馬耳他都備受關注。發展對華合作,在馬耳他有深厚民意基礎。
“坐落在馬耳他首都瓦萊塔的著名‘紅色中國塢’是兩國合作的象徵。”卓嘉鷹說,上世紀70年代,800多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不遠萬里奔赴馬耳他,建成了30萬噸級幹船塢。這座建成時代表當時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船塢(用於修造船舶的建築物),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在兩國合作進程中,如“紅色中國塢”的大型項目一個接一個湧現。“上海電力來到馬耳他,幫助我們完全改造了電力系統。”卓嘉鷹說,過去馬耳他發電站使用的是污染大、效率低的柴油機組,經過上海電力的改造,馬耳他人用上了更便宜、更清潔、更高效的電力。正因為有如此堅實的合作基礎,馬耳他成為最早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的歐洲國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