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波頓的確於2009年1月6日、也是小布什即將卸任之際來台訪問,而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也予以接見。但既然林鶴明知道,克拉芙特是現任,而波頓當時是卸任大使。怎麼會傻到分不清楚兩人的代表性是截然不同,被賦予的意義當然也大大不同。
沒有官職的波頓訪台,頂多就是代表他自己或其服務的機構,沒有人會期待他會帶來什麼實質的利益或影響,他不會也不需要有特別的作用,馬“總統”就是款待一位長期友台的老朋友。但克拉芙特既是現任的國務院高官,一方面不免讓台灣民眾對她有更高的期待,但另一方面,她來訪的時機卻選在過渡政府之際,便注定這是一場空虛的臨去秋波。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矛盾,外界才會對克拉芙特的訪台有所質疑。
而且既然當時波頓來訪既不代表小布什政府或即將接任的奧巴馬政府,是要如何刺激北京❓克拉芙特儘管只剩幾天的任期,但仍具有美國官方的代表性,甚至會影響未來的台美中關係。所以AIT前處長楊甦棣也表示,在一個“跛腳政府”即將下台之際派高層到訪台灣很奇怪,時機也很糟,這麼做根本得不到什麼好處,且讓下任總統拜登與台建立具有建設性和積極關係增加難度。
如果連 #楊甦棣 都有所批判,那為何馬英九不能提出克拉芙特訪台實際上沒什麼作用的質疑?林鶴明左諷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大腦四肢不協調,右批馬英九忘光光,其實都是要藉扣上國民黨反美的大帽子,來轉移蔡英文政府押錯寶(特朗普)的窘境。但就算用上“#馬維拉”的老招,恐怕也如同美國大選的結果一樣,再怎麼掙扎也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