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其中一句解說詞印象很深:‘既嚴查腐敗問題,又注重問題整改,讓群眾真正享受扶貧政策的實惠’。”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李莉說,基層群眾最痛恨政策“走在路上”,實惠卻沒有“落在身上”。看完專題片後可以直觀感受到,紀檢監察機關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保障。
“反腐大片之所以能引發共鳴,正因為它順應了人民群眾對正風反腐的期待。”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特聘研究員呂德文分析說,正風反腐力度越強、品質越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越強。
比如專題片中的孫小果,三番五次橫行鄉裡、魚肉百姓涉案領刑,卻一再超脫法律之外,甚至被判死刑都能“死而複生”,繼續對老百姓實施傷害,群眾膽戰心寒、敢怒不敢言。如果僅僅對孫小果黑惡團夥進行懲處,而不打掉其背後的保護傘,誰能保證孫小果不會再次走出牢房?誰能預料會不會出現其他更多的“孫小果”?
“掃黑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個根就是黑惡勢力背後的‘關係網’‘保護傘’。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紀檢監察機關把重點對准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既是職責定位使然,更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楊軍說。
“世界各國反腐經驗表明,反腐敗與國家治理能力密切相關。只有有效治理腐敗,才能保障公共服務供給,促進長期範圍內的經濟發展。”李莉認為,全面從嚴治黨與群眾命運息息相關,正風反腐最終受益的是普通群眾。
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抓起,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看完專題片,結合近年來工作,切實感受到加強政治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楊軍分析,片中的木裡礦區破壞案、響水化工園區爆炸案,看似是地方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失職瀆職造成的,但深層次原因還是黨委政府政績觀發展觀嚴重錯位,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我們必須聚焦‘國之大者’,如影隨形開展監督,增強政治監督的針對性有效性,確保政策紅利真正普惠於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