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海軍“托萊多”號核潛艇在北極地區破冰上浮。 |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每到冬天,一些有經驗的釣魚者總會在冰面上打孔,引誘冰面下的魚兒跳出水面,再趁機捕撈它們。而在北極,偶爾也會出現一條“大黑魚”緩緩破冰而出的場景。當然,所謂“大黑魚”並非真魚,而是一艘核潛艇。
每年,美俄都會在北極進行核潛艇破冰演習。日前,美國海軍公布一段去年3月“托萊多”號核潛艇在北極地區破冰上浮的視頻。這一幕一度被看作2020年美軍極地演習的高潮。
不過,與想象中的核潛艇用指揮塔圍殼直接撞開冰層不同,潛艇從冰層下破冰上浮的動作,稱得上“溫柔”。通常,核潛艇在上浮前,先要對冰面情況作出評估,尋找冰層較薄區域。最理想的破冰區域是所謂冰間湖,即海冰融化形成的冰間水域。不過,冰間湖並不多見,大多數時候,潛艇只能選擇從冰面下破冰而出。
北極冰層表面平整,但水下部分溝壑縱橫,貿然與堅冰“硬碰硬”會對潛艇的指揮塔圍殼造成破壞。通常,如果冰層厚度在2米以下,潛艇可快速衝破冰層上浮。如果冰層較厚,潛艇每分鐘僅能上浮幾十厘米,緩慢擠破冰層。
冷戰時期,美蘇核潛艇在北極地區曾輪番上演破冰上浮的大戲。1957年6月至1958年8月,美國海軍首艘核潛艇“鸚鵡螺”號先後5次進行北極探險,並成功破冰而出。蘇聯也不甘落後,1963年,蘇聯K-181號核潛艇從北極點成功破冰而出,成為首艘在北極點完成這一“壯舉”的核潛艇,以至於當時有位蘇聯海軍中尉因興奮過度掉進了水裡,成為第一位在北極點“游泳”的海軍軍官。
美蘇核潛艇為何爭相從北極冰下露頭?一方面,破冰上浮是在發生意外情況下確保潛艇安全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核潛艇在北極地區冰蓋下巡航時,需要破冰上浮後才能發射導彈。
2018年3月,美軍在極地演習中,3艘核潛艇同時進行破冰上浮演練,對外展示美軍在北極地區的作戰能力。可以預想,隨著美俄在北極競爭日趨白熱化,兩國核潛艇很可能再次掀起破冰上浮比賽。
來源:中國國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