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據大公報報道,政府計劃今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醫生註册修訂條例草案》,吸納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來港執業。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表示,持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海外醫生是“港人子弟”,他們回港執業,對病人是好事。醫委會前委員、香港醫務行政學院院長劉少懷形容,已完成海外培訓的醫生是“寶藏”,可助本港在短期內聘請專科人才,締造雙贏局面。
為病人著想應支持修例
早前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邀請協助在社會上就修訂條例草案解說的李國章,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今次修例是德政,可讓持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海外醫生回港執業。
李國章表示,明白本地醫生未必贊成修例,因為涉及“飯碗問題”,甚至會覺得醫生數量越少越好,以免“將餅仔分薄”。
李國章說,希望本地醫生要有醫德,不要自私,為病人著想支持修例,否則等同杯葛海外港人。他相信回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懂廣東話,語言溝通並不是問題。
業界稱“寶藏”可締雙贏
對於非本地培訓醫生無須通過執業試就可以來港行醫,李國章認為並非倒退,他反問本港醫生,是否要每三至五年考試一次,才可獲准繼續執業。他強調這些回流醫生,已經在認可醫學院畢業並取得註册資格。他稱現時的有限度註册制度,條件相當嚴苛,對海外醫生不太吸引,他有信心本港兩間醫學院的院長、醫委會與醫專主席可以好好把關,確保獲認可的醫學院與港大、中大醫學院相若。
劉少懷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現時法例過時,支持修例建議。他形容完成海外培訓的醫生是“不可多得的寶藏”,因為“不用等六年的大學培訓,再六年的專科培訓,即是12年才有一個專科醫生”,認為讓他們回港執業服務市民,是雙贏局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在答問大會表示,訓練醫生需時,不能單靠增加本地學額去解決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她並提到,李國章、前世衞總幹事及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都是長期在港服務的非本地培訓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