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外部競爭的加劇固然會對中國相關產業發展形成壓力和挑戰,但也能夠倒逼相關企業在國內市場尋找新的供應來源。
|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世界各國的比較優勢發生變化,諸多因素推動全球製造業的產業格局顯著調整。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文章表示,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為中國製造業更好發展帶來諸多挑戰。同時,也要看到,中國製造業在產業基礎、創新能力、人力資源、市場規模等方面的優勢明顯,這為中國製造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增強在全球產業中的話語權,奠定了堅實基礎。總的來看,全球製造業格局演變以及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刻影響,為中國製造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實現並跑乃至領跑,提供了重要機遇。
全球製造業價值鏈呈“縮短”態勢
文章分析,近年來,全球製造業價值鏈呈現出“縮短”的態勢。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相關研究顯示:幾乎所有商品生產價值鏈中的貿易強度(即總出口與總產出的比率)都有所下降,而且在那些最複雜和交易量最大的價值鏈中,貿易強度的下降尤為明顯。
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縮短”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是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創新能力提升、國內配套能力增強,許多中間投入品實現了在國內生產,無需到國際市場上進行採購。
二是隨著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發展中國家本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更多本國製造的商品可以就地銷售而不是出口到國外。
三是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等技術不斷成熟,“機器換人”更加普遍,產業的資本密集度、知識密集度不斷提高,使得原本容易實現全球勞動力成本套利的產業鏈,即使布局在一國內部也變得有利可圖。
此外,“逆全球化”暗流湧動、一些國家推動製造業“回流”等,對全球價值鏈的“縮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生產靠近市場帶來的供應鏈響應速度提升、價值鏈本地化對供應鏈韌性的改善等許多因素,也在促使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縮短”中發揮了作用。
產業格局變化深刻影響中國製造業發展
文章指出,當前,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深刻調整。全球製造業格局發展趨勢的變化,對中國製造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第一,各國要素禀賦變化推動“雁陣模式”繼續發展。
著名的“雁陣模式”揭示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發達國家向欠發達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梯次轉移的特點。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最高,是產業在國家間轉移的主要推動力,隨著生產要素成本上漲,發達國家逐漸喪失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的優勢,從而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更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轉移。
當前,“雁陣模式”在發展中國家間繼續發展。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帶動下,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勞動力工資水平不斷提升,其勞動力低成本優勢也將逐漸減弱,因而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更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轉移,這是在現有技術水平下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全球轉移、分布的一般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WTO以來,中國順應國際產業分工變革和產業轉移的趨勢,充分利用勞動力優勢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成為世界重要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環節的生產和出口基地。隨著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勞動力的成本優勢逐漸減弱,如果“機器換人”的效率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資本密集度不出現顯著提升,那麼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及價值鏈的勞動密集型環節也將向低成本發展中國家轉移。
也要看到,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內需進一步擴大,將會推動對更高質量、更高性能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這將成為推動中國製造業升級的重要動力。特別是國內大循環的作用不斷顯現,將加大對國際產業資本的吸引力,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國內資本、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製造業的發展水平持續提高。
第二,新科技革命深入發展將加劇高科技領域的全球競爭。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代表著產業的發展方向,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直接關係到一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和其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的話語權。如果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實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突破,那麼後發國家將會進一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反之,後發國家將花費更大的代價來實現在高科技領域的追趕。因此,發達國家為了鞏固自身在高科技領域的地位,不但在科技、產業發展上抓緊布局,而且加緊了對後發國家的打壓與遏制。
作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外部競爭的加劇固然會對中國相關產業發展形成壓力和挑戰,但也能夠倒逼相關企業在國內市場尋找新的供應來源,這就為中國高技術新產品提供了在應用中持續改進和完善的市場空間。
第三,全球供應鏈布局加快調整,多元化、區域化和本地化趨勢明顯。
全球產業分工遵循效率優先的邏輯。在考慮運輸、通信等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全球價值鏈片段化,每個環節都被配置到擁有最符合其投入要素禀賦的地區,從而實現最終產品交付的成本最小化,這就形成了發達國家從事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發展中國家從事加工組裝的全球價值鏈分工格局。雖然在高度全球分工的條件下,供應鏈偶爾也會遇到因自然災害、貿易衝突等原因造成的局部問題,但總體上看能夠保持順暢運轉。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面大、持續時間長,對供應鏈的影響更加嚴重和持久,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凸顯。全球分布的供應鏈由於要經過多個國家的許多工廠、諸多運輸環節,因此在面對疫情衝擊時,由於空間距離長、環節多而造成的脆弱性就暴露出來了。許多國家和跨國公司開始反思供應鏈過於集中帶來的風險,考慮推動供應鏈上的企業回歸本土以及推動供應來源的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