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據新華社報道,說起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獲得感”,家住天津、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王志平告訴記者,除了便捷的交通,醫保的“打通”也給他帶來了很多便利。
“以前只有急診才能異地報銷,還需要很多材料證明,程序非常繁瑣,我如果在天津看病就都選擇自費了。現在京津冀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到天津的醫院指定窗口就能直接刷北京醫保卡,太方便了。”32歲的王志平說。
2019年6月,京津冀三地人民政府在天津簽署《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京津冀成為首個通過國家醫保信息平台實現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的統籌區域,讓“王志平們”感受到了京津冀“民生融合”的溫度。
據天津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高連歡介紹,截至2021年1月底,天津參保人員在京冀兩地門診直接結算24581人次,醫療費用647.62萬元,涉及醫保基金313.72萬元;京冀參保人員在天津門診直接結算8905人次,醫療費用192.85萬元,涉及醫保基金97.48萬元。
在京津冀,醫療資源正在走向深度共享。2015年,保定市兒童醫院被北京兒童醫院跨省托管。托管後,保定市兒童醫院新增內科特色專業門診10個,外科特色專業門診8個,其他專業門診10個,住院部專業病區15個,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醫療紅利。
“小組實驗一定要讓孩子們真合作,測量結果有誤差很正常,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時發現規律。”開學季,在河北省阜平縣八一希望中心小學,聽完六年級數學課,來自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的退休教師孫錫霞像往常一樣,開始給授課老師趙雯雯進行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