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在疫情外生衝擊和逆全球化結構性壓力叠加的大背景下,“雙循環”的提出為中國經濟發展開拓了新的戰略思維。與此同時,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排頭兵,上市公司積極響應,滿懷信心投入到一場前所未有的構建新發展格局大潮中,既要立足於辦好自己事,還要要立足於增強競爭力。
證券日報發表記者趙學毅文章表示,“雙循環”旨在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文章認為,唯有內生消費和產業升級形成閉環,才能最終形成經濟新增長動力,而上市公司正是這個閉環中重要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首先,上市公司應該心無旁騖,在主業的航道上做深做強,拓寬“護城河”。企業做強品牌,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滿足日益提升的需求。
其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起到重要助推作用,“提質”不但有利於實現產業升級,還能形成示範效應並帶動上下游公司共同提質增效,最終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實現在全球範圍內對優質資源進行整合。
最後,上市公司積極參與、引領“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通過轉型升級,形成螺旋式上升發展,從而增強了自身在全產業鏈的競爭力。正如三一重工,通過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告別“卡脖子”的困境,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在全球產業鏈的在多個環節占據明顯的卡位優勢。
可以預見,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眾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迅速衍生,蓬勃發展的新經濟已成為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