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據新華社報道,春節後A股震蕩加劇,以食品飲料、醫藥為代表的機構重倉股遭遇大幅殺跌。偏股新基金發行市場也不複此前盛況,熱度顯著下降。本月以來尚未出現“日光基”,募集期延長的情況明顯增多。
3月尚未出現“日光基”
相較於爆款新基金頻出的1月份,2月份偏股新基金成立數量和單月募集資金規模雙雙下降,3月份以來基金發行市場更是呈現持續降溫趨勢。
3月8日,8只主動偏股新基金起售。證券時報記者從多個渠道人士處獲悉,新基金最高認購規模不超過30億元,亦有知名基金經理掛帥的新產品募集進度僅數億元。
作為新基金發行閃電戰標誌之一的“日光基”,一定程度上是衡量發行熱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按認購起始日計算,截至3月8日,3月以來尚未有1只“日光基”誕生。3月以來合計70只新基金進入發行期,其中30只主動偏股基金,占比超四成。然而,截至3月8日僅有招商品質升級成立,該基金3天募資近60億,也未及設定80億募集額度上限。
即使有明星基金經理光環加持,基金首發募資的難度也未減小。如擬由王陽掌舵的國泰價值先鋒、應帥掌舵的南方優質企業、王健管理的中歐嘉選等,這些預期短期售罄的基金也未能成為爆款。
對比而言,2月份啟動發行的主動偏股基金數量為62只,其中11只基金“一日售罄”;1月份合計83只主動偏股新基金投入發行市場,29只一天之內完成募集。
從新成立基金的數據來看,3月以來合計12只偏股基金成立,除招商品質升級外,其他基金認購起始日均在2月份。其中,除富國興遠優選12個月持有、朱雀恒心一年持有分別達到80億的募集上限外,華泰柏瑞品質成長、南方醫藥創新、農銀匯理新興消費等均未能頂格發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