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據人民網報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量子信息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近年來,支持科技創新的稅收政策不斷優化完善,以稅收紅利鼓勵創新的力度不斷加大。有力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為助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稅收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鼓勵科技創新稅收政策減免金額年均增長28.5%,五年累計減稅2.54萬億元。稅收優惠更多惠及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製造業、信息傳輸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三大行業享受減稅額合計占比近九成。
從細分數據來看,全國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戶數由2015年的5.3萬戶提升至2019年的33.9萬戶,五年間擴大了5.4倍;減免稅額由726億元提升至3552億元,2020年達到3600億元,年均增長37.8%。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力度持續加大,有效激發了企業研發投入力度和創新活力,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經費從2015年的1.42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44萬億元,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
“十三五”時期,包括稅收優惠在內的各項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有力促進新經濟新動能蓬勃發展,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記者注意到,稅收數據顯示,數字經濟相關行業快速成長,2016-2020年,稅收年均增長7.2%,快於全國總體水平3個百分點。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產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從2017年的1.09萬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1.47萬億元,年均增長10.8%。我國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1.3%,高於全國總體水平5.1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8%,高於全國總體水平11.8個百分點。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創新是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性因素之一。由於科技研發的時間長、投入大、回報期長、外溢性強,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激勵才能夠鼓勵更大規模的研發及創新,給經濟增長帶來乘數效應及優化增長的質量。
李旭紅表示,“十三五”期間的稅收優惠對於激勵創新效應是十分顯現的,一是反映在許多行業的科技研發支出持續增長,成長力增強;二是由於科技研發所帶動的新興行業顯現出較強的增長實力,對於帶動整體的經濟基本面持續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新興行業集聚地區顯現出較大的經濟發展區域性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