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表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不斷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製造業優化升級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要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推動製造業優化升級。長期以來,我國始終將智能製造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存在。
“智能製造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企業或意願不強或能力不足。”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建議,相關部門應提供穩定、有規劃、可預期的宏觀政策環境,在裝備更新換代、自主創新研發、製造系統搭建等方面進一步發揮政策的杠杆作用,為企業轉型升級注入動力。
針對國內智能製造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對外依存度高等問題,雷軍代表認為,應推動建立龍頭企業、科研院所、一流高校協同研發機制,組建創新聯合體,重點研發高性能的新型傳感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鍵智能部件,實現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完善鼓勵政策,支持製造產線及系統的研發、升級與拓展。
智能製造發展速度快、橫跨領域廣,對人才綜合能力要求很高。2020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是職業院校畢業生。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行業發展還面臨社會認可度有待提高、企業參與辦學意願動力不足等問題。為此,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建議,應當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拓寬職教學生就業渠道。“希望通過政策扶持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在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支撐‘中國智造’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楊元慶代表說。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發展我國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具有現實和長遠的重大意義。
作為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半導體顯示是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的關鍵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新型顯示產值已超過4000億元,產業規模居全球第一。“然而要想實現從顯示大國向顯示強國轉變,仍需努力。在下一代新型顯示領域,如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國外企業依然具有較大優勢,中國企業仍在追趕中。”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建議,要以技術創新驅動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延伸拓展產業鏈,加快形成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應加強產業頂層設計,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在下一代顯示技術領域,支持行業開展國際交流,爭取和國際先進水平並駕齊驅。”李東生代表透露,包括TCL在內的國內主要顯示面板企業,正在積極推動將OLED的生產工藝從傳統的蒸鍍改為噴墨打印(印刷工藝)。後者將大幅減少材料耗損,同時對生產環境的要求較低。未來,在大屏幕領域,印刷OLED憑借其成本優勢將占領一部分液晶高端產品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