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盈隆指出,一旦藻礁、萊豬公投過關,沒人負責下台,可能醞釀另一次新的民意海嘯。(游盈隆臉書) |
中評社台北3月17日電/目前有四項公投蓄勢待發,有機會在8月28日同步舉行。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17日在臉書提到,一旦藻礁、萊豬公投過關,那意味著是蔡政府兩項重大政策失敗,如果沒有人負責,可以想見人民的憤怒有多大,如果說那可能會醞釀出另一次新的民意海嘯,也不誇張,2022九合一地方選舉會怎樣?民進黨執政當局千萬不要低估台灣人對民主憲政價值的熱愛與堅持。
“重啟核四”公投確定成案,“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公投”已經通過第二階段連署,一旦這3項公投案通過審查,今年8月28日將有4項公投案登場。
游盈隆臉書全文如下:
關於八月公投與政治責任
今年八月有四項公投要舉行,決戰八月幾已成朝野共識。
我3月3日曾在臉書說“八月公投是蘇貞昌院長的生死門,反萊豬與藻礁公投若通過,他身為“行政院長”是無法逃避責任的”。這是我對現代民主與憲政的深刻體認,沒有一點主觀上期盼蘇貞昌早一點下台的意思。
然而,昨天(3/16)“立法院”院會,面對國民黨籍“立委”鄭麗文的質詢時,他說“這次是政策公投,不是政治公投,政策見仁見智,都有不同的聲音表達;…不論公投結果為何,政府都會尊重,並依法行政”。細看蘇貞昌前後兩次回答費鴻泰和鄭麗文的內容,其實沒什麼改變,他始終維持一貫的基調,那就是,“過去公投案很多,這次也很多,不是公投案有過、沒過,就追究政治責任”。
先撇開嚴肅的公投概念與理論不談,蘇貞昌院長前後兩次答詢的內容其實傳達了一個清楚的訊息,那就是,不管公投過與不過,他都將繼續幹下去,或許他真的將成為蔡英文口中的“護國院長”,一路當“閣揆”直到蔡英文第二任期結束,只要蔡英文找不到可以取代他的人。問題是,如果八月公投執政黨一敗塗地,台灣社會真的可以接受那樣的未來嗎?
台灣(“中華民國”),迄今為止,舉行過16次“全國性”公投,加今年八月四項公投一共是20項公投。嚴格來講,絕大多數都是有關立法原則或政策的“創制型”公投,只有反萊豬和藻礁公投是針對政府現行重大政策的公投,這項區別至關重要。以2018年為例,十項公投通過七項,都屬“創制型”公投,而這種公投並非挑戰政府現行重大政策,沒有針對性,所以比較沒什麼政治後果。不能以2018年沒有任何人負責,而主張說2021公投比照辦理。
八月反萊豬和藻礁公投在性質上完全不同,兩者都是針對民進黨政府堅持捍衛的既定重大政策而來。如果屆時,“全國”多數公民藉由公投表達反對萊豬進口和主張“三接遷離現址”,那意味著是蔡政府兩項重大政策失敗,如果沒有人負責,可以想見人民的憤怒有多大,如果說那可能會醞釀出另一次新的民意海嘯,也不誇張,2022九合一地方選舉會怎樣?不難想像。民進黨執政當局千萬不要低估台灣人對民主憲政價值的熱愛與堅持。
民主政治是責任政治,尤其在“內閣制”或“半總統制”“國家”,執政黨常因重大政策,不論是內政、外交或軍事,失去“國會”多數信任與支持,而下台負責。台灣雖非“內閣制國家”,但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半總統制國家”,責任政治是不容冒犯、不容褻瀆的,否則就是民主的倒退,憲政的敗壞。複決型公投要求執政黨負起政治責任是天經地義的,是不容推諉、逃避的,其理甚明。
話說回來,正因為複決型公投有其巨大的政治課責後果,執政黨必須繃緊神經全面迎戰。針對萊豬進口與藻礁公投相關問題,謙卑地向全民報告、溝通與說服,讓相關資訊透明化,爭取社會多數的支持,這才是民主的真諦與價值。
相關部會首長萬萬不能心存僥倖,錯誤地認為即便公投過了也不必負任何責任,就像昨天陳時中、王美花、陳吉仲那種漫不經心、無所謂、吊兒郎當的態度,如果那具體反映整體蘇“內閣”的心態,那八月公投蔡政府注定失敗,個人下場也必然悲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