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呼和浩特市市長向企業道歉
http://www.CRNTT.com   2021-03-19 09:26:39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3月16日,一則與“道歉”有關的消息,引發了不少關注。這則消息的主角,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市長賀海東。原因在於該市未能向企業按時兌現部分項目資金,開出了“空頭支票”。在招商引資項目承諾兌現大會上,賀海東對與會企業表示:“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誠懇的道歉,說一聲sorry,請大家諒解!”隨後深鞠一躬,鄭重表示一定不再承諾“空頭支票”。

  市長的道歉,不僅向相關企業傳達了歉意,也展現出當地加強政府信用、改善營商環境的決心。對呼和浩特市的市場主體而言,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信號。

  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政府與企業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一方面,地方政府為了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努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吸引企業投入資金和資源;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在執行項目的過程中,也難免有“仰人鼻息”的感受,在政府面前小心翼翼,生怕對方拒不履約,導致經營變故。

  企業與政府打交道,先當“貴客”,後當“短工”,這種兩極反轉式的政企關係,不論在哪個階段都與“平等”沾不著邊。在這種不正常關係中,常常出現項目啟動前政府極力討好企業,吸引企業入局,項目啟動後企業拼命巴結政府,以求政府履約的現象。要破解這種局面,不僅需要政府加強誠信意識與履約能力,為市場主體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也需要政企雙方共同建立平等互惠、互相尊重、互相信賴的“親清”型政企關係。

  一個地方的政府想要把招商引資工作做好,靠的應該是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與言必信、行必果的履約能力,靠著“空頭支票”吸引企業,或許能在一時形成漂亮的“紙面政績”,最終難免既傷害企業,也透支政府公信力。

  在明知自己不能履約的情況下,有些地方的政府會搬出各種借口,讓企業反而成為被動的一方。企業出於多方面考慮,盡量避免和政府撕破臉皮,以至於讓政府覺得自己占了便宜。但是,這種憑借政企不對等地位得來的“便宜”,是以本地營商環境的劣化為代價的。像呼和浩特市一樣,不找借口、不逃避責任,由市長出面做出誠懇的道歉,設法盡快落實承諾,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