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至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733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教育支出5749億元,同比增長16.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784億元,同比增長10.5%;衛生健康支出3074億元,在去年同期增長22.7%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增長13.2%。
“今年前2個月保持了一定的支出強度,體現出我國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支出增幅較大集中於教育、就業、醫療衛生和社保等領域,反映出對民生的關注及對基層的傾斜。”李旭紅說。
此外,中央本級支出同比下降10.2%,扣除去年同期鐵路運輸支出不可比因素後下降5.5%,體現了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
在收支矛盾總體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如何保障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支出?財政部表示,中央財政始終將基層“三保”作為預算安排的重中之重。2021年在實際新增財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壓本級、調結構,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剔除特殊轉移支付後實際增長7.8%。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並擴大範圍,將2.8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規模明顯大於去年。“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是我國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探索出的一項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旨在確保中央財政資金‘一竿子插到底’,有效防範資金分散和截留,確保資金能夠精准落實到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馬海濤表示。
專項債券緊跟項目
今年我國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新增專項債券安排3.65萬億元,比上年減少1000億元。已發行的專項債券規模較大,政策效應在今年會持續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