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園(總台央視記者王朋、孫開彥拍攝) |
|
朱熹園內(總台央視記者楊鬆濤拍攝) |
|
張建光先生(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
|
陳列在武夷精舍的古書籍(總台央視記者楊鬆濤拍攝) |
|
|
陳列在武夷精舍的書法作品(總台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
|
2002年4月8日,習近平在南平邵武市和平古鎮考察。 |
|
瞰福建。 |
朱熹園:朱子理學 一窺堂奧
在武夷山,你既可以領略世界遺產的奇秀風光,又能感受厚重的歷史文化。
1999年,武夷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一項重要評定依據是:武夷山是朱子理學的搖籃。朱子,就是與孔子並稱的儒家思想代表者——朱熹(1130—1200)。在他的71年生涯中,有40餘年時光是在閩北和武夷山度過的。
3月22日,習近平考察了九曲溪畔的朱熹園。800多年前,朱熹就曾在這裡講學授課、著書立說。朱熹園又名武夷精舍。從地圖上看,它坐落在九曲溪第五曲的沿岸。正如朱熹所作《九曲棹歌》中“五曲山高雲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所描繪的那樣,伴著微風徐徐、書聲琅琅,朱子理學在這裡播下思想的種子。
作為復興儒學的領軍人物,朱熹以書院為陣地,宣揚以德育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我國書院文化推到了頂峰。從江西白鹿洞書院,到湖南岳麓書院,朱熹都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武夷精舍是朱熹回到家鄉後一手創建的書院,這裡也是他完成《四書集注》的地方。
當天在武夷精舍為總書記做講解的,是65歲的福建省文史館館員張建光。
朱熹被稱為孔孟以來儒學的集大成者。對傳統儒學經典進行重新整理,是朱熹人生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他著力推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使新儒學得到了最大範圍的傳播,極大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如今的武夷精舍是2000年按清代“武夷精舍圖”在原址重建的。這裡還精心保留著兩堵20多米長的土牆,它們是1717年清朝康熙年間最後一次修繕的遺跡。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列舉了中華民族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產生的一大批思想大家,其中就包括朱熹。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中引用朱熹的論述——
2014年1月,他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引用朱熹《論語集注》里的話——“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2016年1月,他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上引用朱熹《答或人》中的語句——“窮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與其所當然者而已。”
去年1月,他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引用朱熹《論孟精義》中的一句話——“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總書記還多次引用最能代表朱熹“民本思想”的名言——“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武夷山是習近平此次福建之行的第一站。透過他考察的“園中之園”,可以看見他對曾經工作17年半之久的八閩大地一以貫之的關注:“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農村工作機制”“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啟示全局。從某種意義上說,看懂福建,看見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