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來,海南把營商環境作為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金飯碗”,以制度集成創新為核心,率先在全國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實現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審批“規劃一張圖,報批一套表,審批一支筆”,保障了項目建設用地、用海、用林的需求;推行園區極簡審批,審批環節由70個減少到4個,審批時間壓縮80%以上;迭代升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口岸總體通關時長較3年前壓縮一半。
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表示,海南練內功、轉動能、引外力,產業投資占投資的比重已從3年前的不到40%上升至超過60%;經濟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投資,尤其是房地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向消費和投資共同發力轉變。“海南用實踐證明:海南自由貿易港確實是全世界的機會,也是每一個人的機會。”沈曉明說。
絕不以損害生態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
綠水青山、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海南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堅決做到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差。3年來,海南生態環境和政策環境、營商環境一起抓,使之成為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要支撐。
3年來,海南謀劃了一批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標誌性項目。在海南島中部4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規劃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重新制定能源發展規劃,爭取到2030年,海南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到85%左右,海南不再銷售傳統燃油汽車;全島“禁塑”在逐步推進過程中,裝配式建築總量3年連續翻番……
“在自貿港建設發展過程中,其他任何問題都應該為生態環境讓路。我們絕不以損害生態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沈曉明說,到2035年,海南島的生態環境要做到全世界領先,“爭取通過我們的努力,把綠水青山、碧海藍天連同一個逐步成熟的自貿港交給我們的子孫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