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據中國僑網報道,據歐洲時報網消息,亭台樓閣、曲徑通幽……如果大家在歐洲看到中國的園林時不要驚訝,早在17至18世紀,歐洲曾刮起一陣“中國熱”的旋風,那時在歐洲建造了許多中國風格的園林和建築,它深刻的影響了歐洲的造園藝術。
雕梁畫棟巧奪天工,在歐洲感受中國古典園林之美
春暖花開,位於馬耳他桑塔露琪亞市的“靜園”鬱鬱葱葱,吸引當地民眾前來欣賞和休憩。園內建有方亭、六角亭、軒、水榭、曲廊、噴泉、水池等,是一座幽雅的蘇州式中國園林,保持了中國園林傳統風格,深受馬耳他人民喜愛。該園於1997年7月落成,為中馬兩國人民相互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多景園”是一座具有典型的中國明清時代江南私家花園風格的古典園林,是目前歐洲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典江南園林建築群體。北京國際在線報道,該園林是由德國曼海姆在中國的友好城市江蘇鎮江2001年修建完工。“多景園”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080平方米,由牌樓、茶樓、戲台、長廊、拱橋、池塘、假山、瀑布等組成。
“姑蘇園”是位於瑞士日內瓦世貿組織總部院落內唯一的園林,2013年開園,坐落在世貿組織總部入口南側,緊鄰城市幹道,由中國商務部和中國蘇州市政府捐建。“姑蘇園”在建造設計上以蘇州園林庭院空間景觀為主景,營造步移景換的豐富景觀效果,峰、石、軒、廊、景牆、井、花窗等蘇州園林的元素一應俱全,成為日內瓦吸引游人駐足的一道風景線。
萬里姻緣“一線牽”,歐洲園林出現了“中國風”
中國和國際園林藝術的交流,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盛唐時的絲綢之路。此後經馬可·波羅的宣傳,很多歐洲人開始仰慕中國園林之美。中國園林對歐洲的真正影響,則是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
《中國文化報》報道,當時法國傳教士王致誠來到中國,因傑出的繪畫才能被引薦入宮為清朝乾隆皇帝服務,參與圓明園的設計和繪圖。王致誠在1743年寫的信中,詳細描述了他眼中精妙絕倫的圓明園。後來,這封信在1749年以“傳教士書簡集”的方式公開發表,隨即在歐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