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的短視和美國的算計
http://www.CRNTT.com   2021-04-14 12:54:57


 
  不過,除了政治原因之外,美國為日本傾倒核廢水背書也有經濟和其他方面的考慮。日本處理福島核事故聘請的是美國能源部的專家,這背後的餿主意或與美國脫不了幹係。據報道,197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發生三裡島核反應堆事故,美國花了10年時間進行廢水淨化處理,最後只剩下9000噸氚化水。在儲存了14年之後,這些氚化水大體符合安全與環境的標準,但下游民眾對於廢水被排放到蘇斯克哈納河反應激烈,這些人擔心賴以生存的河流受到污染。最後美國選擇以蒸發的辦法排掉這些核廢水。

  美日等國強調,將被稀釋的氚化水排向大海是國際慣例,發達國家的核電廠都是採取這種方式向北大西洋與地中海排放核廢水。但問題是,這些偷偷摸摸的國際慣例並不能為日本若無其事地向太平洋排放提供任何合法的依據。正像“透明”兩字不能證明日本合法性一樣,國際慣例也不能成為縱容日本的理由。向大氣排放污染物曾是發達國家的“國際慣例”,直到今天,全人類不得不背負如此沉重的歷史包袱,碳減排成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可見“國際慣例”經不起實踐的檢驗。

  人類和平利用核歷史相對短暫,我們更無法對核污染的後果作出準確的預判,草率地將如此大量的核廢水排入大海並不是明智的選擇。日本與其草率行事,還不如走國際合作這條路。向大海排放氚化水不是日本一國的事情,日本負有不可推卸的國際法責任,鄰國享有充分的知情權。一些專家建議,日本可尋找荒島將氚化水暫時擱一擱,或許等到技術成熟之後再做處理也不失為一種解決辦法。更何況國際社會也處在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中。

  譬如,芬蘭就在探索永久性埋藏核廢料的解決辦法。據報道,芬蘭將在202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永久性核廢料處理庫,規劃在400至500米深的地下花崗岩基岩中建造一個核廢料倉庫,將放射性廢料有序置入這個地下儲藏庫中,同時採用陶瓷、耐腐蝕金屬、緩衝土層、基岩等多重保護屏障,將其完全包裹起來。這個工程費時30年,能儲存6500噸核廢料,至少能夠保證其核廢料在地下岩洞中安全儲存10萬年以上,直至放射性與毒性降到與天然鈾礦相當的水平。正因為如此,一些專家建議日本通過國際合作的辦法,將這137萬噸核廢水固化後加以永久封存,比排入大海更安全。儘管這個辦法費時費力費錢,但為了人類的未來,日本有責任這麼做,這才是一個負責任政府應有的態度。否則,“一倒了之”不僅毀掉了日本的形象,也毀掉了鄰國的信任,更毀掉了太平洋的未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