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據文匯網報道,隨著香港特色民主選舉制度的建立,如何培養與選拔新時代治港人才成為坊間高度關注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葉建明指出,香港第一大政團民建聯在香港政治場摸爬滾打多年,對形勢的判斷相當精准。最近,民建聯組織名為“政道”的“治理理念研習課程”,20名講課者包括內地及香港資深官員、專家學者。他們均是在其專業領域具有江湖地位、研究頗深者。比如內地講者中,金一南教授是將軍,他的多部著述展現戰略家的思維,其中《苦難輝煌》被評價為“一部以全新的戰略視野全方位描述中共黨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的著作”,發行量超過300萬冊,獲得中國圖書出版的最高獎項“中國出版政府獎”。而香港方面,既有前特首、局長、立法會主席,有特區最高研究機構中策組的負責人及學者,也有學界、傳媒界思維敏銳觀點獨到者。
葉建明指,分析20名講者的講題,可以看到主辦者安排的良苦用心。課程內容豐富,遠遠超過一般培訓的課題內容:有宏觀大勢也有微觀立意,講天下變局、國家全局,也講香港案例;有理論也涉實證;涉獵歷史、政治法律,也關注文化……只要不是上述知識點的“小白”,認真讀懂這20課,不說胸中雄兵,腹有韜略,至少,對香港的前世今生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政府治理的思路和手段會有新的心得。用主辦者的話語就是,“為學員提供更高更廣的視角,一同探索、研習及思考香港的治理方向。”事實上,結業論文要求學習者就“謀劃香港未來”、“古今興衰之由,長治久安之道”、“假如我是特首”三個選題中擇一完成,其“治理理念研習課程”要實現從政之道(“政道”)的目標考量相當清晰,就是為培養香港高級管治人才探路。選制已定,治港人才培養需快馬加鞭,方能適應香港的新局面,滿足社會大眾新訴求,追趕時代的新需要。這是歷史的必然之選,香港已經行動起來了。
葉建明表示,回歸以來,由於歷史因素,香港一直缺乏管治人才,缺乏具有強大而精准的判斷及決策能力的人才,缺乏既登高望遠觀全局,又腳踏實地聽民情,有前瞻性和善於籌謀的治港人才。公務員是行政人員而不是管治人才,已成為公論。而像民建聯、工聯會這樣愛國愛港的政治團體,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工作重心在選舉上。向政府輸送管治人才也是鳳毛麟角,且表現並不亮眼。而激進分子長期以來的搗亂,模糊了社會對治理者的專業要求。如今,當新選制掃除了愛國者治港的障礙,賢能者治港、培養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優秀治港者,便成為港人廣泛的關注。可以想象,在新選制實施後,社會各持份者對治港人才的培訓,以及有志參與治理的愛國者不斷自我提升的情況會成為熱潮。毛澤東當年的一個著名論斷:“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將在香港充分體現。新形勢下的治港者能否帶領香港重新上路,能否疏解民困,令港人有獲得感、幸福感,是獲得認受性,重拾市民信心的關鍵。而前提是,治港者需要新視野,新理念,新能量和新方法。
葉建明最後指出,“尚賢者,政之本也。”培養治港人才既有緊迫性,也需要有系統性和長遠規劃。據悉,特區政府爭取在今年年底成立臨時公務員學院,進行有關培訓。同時還成立一個高層次咨詢委員會,在香港和內地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性和國際視野方面,為公務員培訓制訂有關課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黃埔軍校,今天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都有經驗可循,香港大可以借用他山之石,並主動與國家行政學院對接。葉建明表示,“政道”入讀資格並不僅僅限於民建聯成員。通知說,有志於服務社會,認同愛國愛港的理念,持有本港認可學士學位或以上學歷,不少於三年工作經驗的都可以報名參加。這與中央提出的愛國者治港並不搞“清一色”的理念一致。真心愛國愛港,並願意服務香港社會者,也包括一些走溫和理性路線、愛國的泛民人士,都有機會一起加入治港人才培訓,提升自我,進而進入香港的治理團隊。這是香港廣大市民所樂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