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保護最堅實的防火墻當然是法律。我國2020年頒布的《民法典》第1032條中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在我國公民隱私權保護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加大對視頻鏡頭生產、設置單位等的監控力度;加強網絡應用如小程序、APP等的規範管理。從法規層面構建好公民隱私保護的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偷窺等隱私侵權行為查處取證難度大,而技術進步還會導致新類型隱私侵權行為持續出現,所以技術防範在智能時代所起到的作用就非常重要。要對公民隱私進行有效技術保護,一方面對公民的隱私信息進行加密、擾動、匿名等預處理,加大偷窺難度;另一方面要基於某些科技企業為逐利必須經過隱私售賣過程的特點,借助區塊鏈技術等進行洩密追蹤,搗毀侵權源頭。
當然,作為一個現代公民,在自己因為私人生活被侵擾,私人空間被侵占,私人信息被公開而頻感沮喪無助時,有必要養成科學的隱私保護意識,掌握科學的隱私保護方法,並對不法隱私侵害進行凜然的鬥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