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中美兩國在雙方氣候特使上海會晤舉行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要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兩國表示均期待美國主辦將於下周舉行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並且表示雙方將在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前後採取行動,為解決氣候問題進一步做出貢獻。
環球時報發表社評分析,克里是拜登政府第一位訪華的高官,從聲明看,應當說雙方進行了不錯的溝通,取得了成果。但是世界輿論對這一成果的評價很謹慎,由於中方尚未宣布國家領導人出席下周氣候峰會的安排,很多分析都在等待事情的進一步明朗化。
原因還是大國之間的整體氛圍不好,降低了人們的樂觀。就在與克里訪華差不多的時間,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美國訪問,美日聯合聲明表達了對華極不友好的調子。另外也是這期間,美國驅逐10名俄外交官,俄宣布了對等報復措施。華盛頓既拉中俄合作應對氣候挑戰,想展示自己在這方面的領導力,又對中俄在其他方向惡劣使絆子,正常的大國關係不是這麼處的。
文章指出,聯合國氣候行動涉及人類的根本利益,減排的具體安排又觸及各國的重大發展利益,發達國家對這個問題尤其熱心,除了氣候變化的挑戰的確緊迫之外,還因為它們已經完成了工業化,氣候問題上升為它們的優先關切。而發展中國家尚在工業化過程中,有的工業化剛起步,人民生活水平還比較低,通過進一步工業化創造改善民生的更多資源對它們極其重要,它們的生存權有著與發達國家不一樣的體現。
美國上屆政府斷然退出《巴黎協定》,本屆政府又大步回歸,站在這兩個政策背後的都是美國利益。美國這幾年外交政策的最大特點就是強勢,不惜以對抗的方式強行推進本國議程,美國從抵制《巴黎協定》到要領導它的落實,華盛頓會不會拿實力做杠杆迫使他國承擔更多義務,自己謀求更多利益,這是很多國家不得不有的警惕。
從極限來說,如果今天就在全球推行碳中和,將意味著世界的經濟發展格局按照今天的面貌固化下來,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永久化。美國精英界對很多問題有分歧,但對美國霸權有著相同的迷戀。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是為了粗暴擴大美國的經濟增長空間,現政府會不會用回歸協定並扮演領導角色來限制發展中國家的成長空間,達到與上屆政府的同樣目的,這是值得觀察的。
尤其是,中美是兩個最大排放國,但人口規模相差懸殊,經濟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美方想讓中國承擔更大減排責任,這種壓力與它以地緣政治方式對中國施壓是什麼關係,同樣值得觀察。
文章表示,不管怎麼說,中方認真落實《巴黎協定》,並且在去年主動設定力爭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中國作為減排技術力量比較強的發展中國家,已經走到了推動落實聯合國氣候行動計劃的前列,在與美國合作的問題上,我方也充滿善意。
然而國際大環境的惡化明擺在眼前,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圖謀已是公開的,中國需要做好堅決推進《巴黎協定》和防止美國利用其“領導力”損害中國利益的平衡,做好與美國合作同與法德及歐盟協調、與發展中國家協調的平衡。我們要促進人類共同利益由所有國家人民的利益聯合定義,而不能讓個別或少數幾個國家壟斷這一定義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