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月,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場率先啟動交易。
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方法》,首次從國家層面上明確了全國統一的碳市場總體框架。
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標誌著全國碳市場完成總體設計,開啟建設。
2020年12月25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由生態環境部發布,並於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目前,全國碳市場覆蓋範圍明確八個高耗能行業於十四五期間逐步納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民航。首批2225家電力企業正在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上進行登記開戶。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認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經過了長期的論證,不是即興之作。“隨著國家發展階段的演變,我們從不減排到相對減排、到總量控制、到實現碳中和。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參與者、貢獻者、領導者。”
齊康介紹說,碳市場制度設計可概括為五個環節:總量、分配、交易、核查、清繳。4月21日,齊康在第一財經與遠景能源舉辦的“環境中國”培訓會上對全國碳交易市場制度設計做出解讀。
“目前碳配額是如何分配的呢?發電機組按照供電或供熱的基準值進行分配。但是實際供的電和熱,要到最後才知道,這個怎麼辦?那麼就按照機組前一年供的電(熱量)的70%進行預發放,後面再根據實際排放量對配額進行最終核定,多退少補。”齊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