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僅有中美完成月基天文觀測。美國阿波羅16號攜帶了一台遠紫外相機;我國的嫦娥三號和四號,分別攜帶了月基光學望遠鏡和低頻射電天線。
不同的是,阿波羅16號的相機是手持人工操作,而我國是首次依托地外天體開展自主天文觀測。這種無人自動觀測的好處,一是精度高,指向定標精度達0.05度,指哪打哪;二是工作時間長,實現3年觀測、2年實驗。
王競介紹,通過嫦娥探月工程,我國已實現三大天文科學成果,包括雙星演化的物質交流,環月北極的紫外巡天,和揭示月球大氣層“水”含量特別少。
而嫦娥四號任務略有不同,它率先進行甚長波天文觀測試驗,目前正在進行數據的定標和分析。
月球怎麼形成的 多打幾鑽才知道
肖龍說,早期的月球也有火山噴發和磁場,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月球變成一片死寂,現在大多是猜測,缺少一些關鍵證據。
“美國阿波羅計劃采集的岩石樣本都是30億年以上的,所以當時國際科學界認為月球在30億年前就‘死了’,但最新的遙感觀測結論並非如此。”肖龍說,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月球的火山活動持續到了十幾億年前,改寫了人類對月球形成的認知。
肖龍說,嫦娥五號獲取的月壤有五大潛在科學價值:一是限定月球火山活動時限;二是校正月球撞擊坑年代曲線;三是揭示深部月幔性質和岩漿來源深度;四是制約月球磁場結束時間;五是優化月球岩漿洋模型,有望解決月球科學重大問題。
空間天氣研究有了“月球氣象站”
太陽風、粒子、磁暴……王赤院士的研究是“避實就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