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艾什民主治理和創新中心主任托尼·賽奇(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
針對中美競合關係的問題,賽奇指出,2016年後,美國和亞洲的脫鈎逐漸彌合,拜登政府也在不斷地接觸亞洲。需要競爭不意味著沒有合作的空間。中美之間的確需要在地緣上進行更多的合作,而競爭的過程實際是地緣經濟性的,而不是政治性的。王輝耀也認為,隨著區域性和整體化的發展,未來這種地緣性政治的抬頭將不斷縮小,應當以樂觀的態度看待中美之間尋求合作的機會與前景。
論及中美能否在和平之下實現各自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目標時,王輝耀指出,中國相比美國,在地緣問題上要複雜得多,因此產生了“1+10”或“10+3”等機制,中國希望在東盟的範圍內,尋求自由貿易,和日本、韓國也能夠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中國確實是非常和平的國家,中國的文化是中性的、和平的,日久見人心,這樣的一種和平方式是能夠延續下去的,所以希望美國能更多地了解中國,在未來明確打造戰略性的合作方向。
王輝耀強調,美國也想要在亞太地區或者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尋求戰略目標,但雙方須始終銘記於心的是,要讓兩個國家真正在創新當中找到更多的和解或是更多合作的空間。
最後,賽奇指出,雙方之間都應以信任為基礎、以文化為依托進行溝通。他認為貿易逆差並沒有反映兩國的真實關係,貿易中的附加價值並沒有記到這個賬本上。所以雙方要重視文化上或者在其他方面的交流,民眾的溝通、媒體的宣傳也是如此,達成雙向的理解與共識。王輝耀總結認為,中美在金融、環境等領域有著十分巨大和充滿活力的合作空間,也可以從一些細致的角度入手,當前針對氣候變化的討論就是很好的契機。雙方要堅持締造信任,找到相關問題的突破點,在彼此的合作之中培植更加廣泛的利益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