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總統普京(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據新華社報道,拜登政府上台以來,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戰升級。美國和歐盟以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中毒”等事件為由數次對俄揮舞制裁大棒,導致俄羅斯與西方關係不斷惡化。
2014年3月至4月,克里米亞並入俄領土、烏克蘭東部爆發衝突深刻改變俄與西方關係。西方自此拉開對俄大規模制裁大幕,運用金融制裁和技術封鎖等手段對俄支柱產業進行精准打擊。俄羅斯在困境中求突圍,通過多領域的“組合拳”應對西方制裁。據俄媒統計,迄今俄羅斯有400多名個人、500多個實體被列入美歐制裁名單,涵蓋高官、商人、銀行、能源公司、軍工企業、媒體等。西方給出的制裁理由五花八門,包括所謂侵占克里米亞,在烏克蘭東部煽動暴力,支持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干涉美國大選,對美國發動網絡攻擊,支持委內瑞拉政府,向朝鮮、伊朗和敘利亞出售商品,使用生化武器,侵犯人權,限制媒體自由等。
2017年,美國國會通過《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其中有不少內容涉及制裁俄羅斯,因此也被稱為“制裁俄羅斯法”。這部法律的通過意味著美國對俄制裁的大權由總統轉移到國會,今後不管是取消還是減輕對俄制裁都有極大難度。美國國會兩黨在反俄方面高度一致,反俄在美國早已成為“政治正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2014至2018年,西方制裁使俄羅斯GDP平均每年遭受約0.2個百分點損失。
2019年6月20日,俄總統普京在與民眾連線通話活動中表示,俄羅斯自2014年以來因制裁損失約500億美元,而歐盟損失2400億美元,美國損失170億美元。
與俄美相比,俄歐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依存度要大很多。2013年,俄歐貿易額約為4100億美元,而2018年下降至約2941億美元,2020年進一步降至約219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