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國斌強調,在當代國際社會中,公共外交的話語權逐漸凸顯。(中評社 王婉君攝) |
張國斌進而強調,在當代國際社會中,公共外交的話語權逐漸凸顯,在提高本國國家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增進本國國家利益方面占據舉足輕重的作用。立足於外交實施國(主體)與國外民眾(受體)的“合作”關係,張國斌指出,公共外交以國外民眾為主要對象,進行公共外交的主體包括政府外交部門,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組織,如民間團體、大學、研究機構、媒體、宗教組織以及國內外有影響的人士等。
張國斌以2017年4月份舉辦的中毛公共外交論壇為例,毛里求斯政府最初因自身不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由,拒絕參加北京峰會相關活動。在這一形勢下,亟需發揮公共外交的作用,中方派出投資、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員,充分說明“一帶一路”的延伸之於世界的意義。經過一系列的交流磋商,毛方決定派出外交部長參加北京峰會。“這就叫公共外交。”他指出,在政府不方便反覆出面進行說明的場合,需要民間機構和團體發揮紐帶作用,講清利害關係,推動雙方的合作交流。
張國斌最後強調,公共外交在當代社會發展潛力巨大。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的時代,參與公共外交活動的公眾群體範圍進一步擴大,公共外交的效果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當前的公共外交仍需加強多元交流,構建理性對話平台,增進互信理解,傳播好中國故事、講清楚“中國夢”的內在邏輯,推進民心相通,實現合作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