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能夠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養,加大生態保護力度。這進一步彰顯了黨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首次強調建設美麗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十九大部署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要求,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是通向“美麗中國”的必經之途,順利實現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必須堅定走好生態文明之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和憲法,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文件,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面部署。2018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陸續修訂和頒布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生態文明法制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組建生態環境部,在污染防治上改變“九龍治水”的狀況,在生態保護修復上強化統一監管。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並實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面深入推進碳減排和經濟低碳綠色轉型。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加有力,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必須看到,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經濟發展方式的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然處於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土地利用結構、生產技術結構等的深度調整難度加大。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是巨大挑戰。生態環境質量尚未根本好轉,部分地區和領域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嚴重,生態環境新增壓力仍然很大。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建設尚須進一步捋順和完善,治理能力亟須全面加強。同時,發展環境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給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及氣候變化合作帶來更多挑戰。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堅決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一是推動經濟綠色低碳發展。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堅定不移地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重要抓手,深入推進結構調整,培育綠色新動能,全面推動綠色生產生活與綠色消費方式形成。二是要打好升級版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PM2.5和O3(臭氧)協同控制,統籌推進“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解決好突出環境問題。統籌考慮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把握好推進節奏和力度,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准治污。三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強化法律和政策保障。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全面實現部門間充分配合協作,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合力。加強大數據、衛星遙感等新技術手段運用,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四是積極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和引領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國際合作,深化“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多邊合作,推動完善全球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就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標準不降,久久為功,持續打好藍天、綠水、淨土保衛戰,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董戰峰(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