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戰後的聯合國,於1947年11月通過了一項“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提出了“兩國分治”議案,但巴勒斯坦人並不買帳;以色列遂於1948年5月14日逕自宣布“獨立”。從此“阿以”之間,遂開啟了迄今逾一甲子的血腥衝突;尤其1967年的“六日戰爭”,阿拉伯聯軍戰敗,喪失了原屬約旦的“東耶路薩冷”,讓巴勒斯坦人失去整座聖城,被視為整個阿拉伯民族的奇恥大辱,是中東目前無法回歸和平談判的主因。
而美國無論是民、共兩黨,為了獲取美裔猶太人的支持,以能在國內各種選舉中獲利;因此,只能全力支持以色列,但歷任總統還是不敢明目張膽宣佈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以免引起整個阿拉伯國家的反彈;但美國特朗普為了2020年的總統選舉勝選考量,卻在去年5月14日的以色列建國日,將美國駐以色列的大使館,由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並公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也埋下“巴以衝突”的必然再起波瀾。
事實上,中國在外交政策上,向來秉持著不介入外國內政為原則,但對於2021年甫上任的美國拜登總統而言,卻因今年3月間“中伊25年戰略協議”的簽訂,而深懼在“中美博弈”裡伊朗全面傾向中國,而改弦更張的倡議恢復之前被特朗普廢棄的“伊核協議”,以爭取美伊的友好關係,但此舉卻遭來以色列的忌憚;加上今年6月18日的伊朗總統選舉,曾誇口要把以色列從世界地圖抹掉的伊朗前總統賈內德將再次競選,更讓以色列憂心如焚,只好先藉強烈驅逐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以企圖掀起一場有限戰爭,來提醒美國不要“琵琶別抱”。
因此,說到底,這場以耶路撒冷及加沙為戰場的“巴以衝突”,不過是美國在自設的“中美博弈”裡,對選擇拉攏對象“制中”而刺激以色列所造成的必然衝突而已。只是如今,大家心知肚明,終究能決定雙方停戰的關鍵,既不在以色列,更非在巴勒斯坦,而是在始作俑者的美國本身態度與決心;美國大概也體會到以色列此番“隔山打牛”的弦外之音,索性拉著埃及當次“和事佬”,但如果其欲掌握世界霸權的心態未消,定然會為制衡中國而無所不用其極,則昨日的“巴以停火協定”,恐怕只是一道再薄不過的“消音牆”而已!
(作者程富陽,台灣戰略學者)
|